
9月11日上午,笔者一行乘坐轮渡前往长沙乡,在一场不期而至的秋雨里,我们和这个美丽淳朴的洲上绿岛相遇了。江上凉风习习,却舒展开了船客的笑颜,这些人不论是去或是返,都掩盖不住其脸上的轻松、愉悦。就在今年元旦,我县首次对本县辖区内经县政府批准的3个江心洲9道渡口实施行人过渡免费通行政策。民生工程暖民心。事实上,在这个小洲上,通往民心的项目工程远不止这一件,又比如,集镇建成区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使昔日的“脏乱差”变成今日的“绿靓美”。

下了汽渡以后,车子行驶在通往长沙乡集镇建成区的路上,洲上特有的风情在窗外一一掠过。干净通畅的水泥路,整齐划一的林木带,尽管秋意正浓,但洲上处处绿意逼人。在建成区入口处下车,笔者眼前一亮:清新靓丽的公益文化墙、宽阔平整的休闲健身广场,昔日破破烂烂的旧宅,变身规划一新的民居。据该乡建设办主任张立伟介绍,为了提升集镇形象和文化品位,该乡进行了建筑房屋立面整治,整治总面积达3.5万平方米。张立伟告诉笔者,建成区中的老供销社就是其中一例。整治过程中,该乡在保留其原有特色的基础上,作了换瓦、粉墙、割缝处理,既美化了墙面,还留住了最美乡愁,如今倒成了该乡建成区里的一道特色风景线。

往前走,就到了崇文亭。醉莲池中睡,绿柳岸边垂。据长沙乡乡长刘友胜介绍,崇文亭是该乡建成区整治中的一大特色项目。该处原先为三个臭水塘,环境负面影响很大。后经详细的规划与整治,将原有的污水进行了处理,对四周绿化作了提升,栽植了垂柳、睡莲等植物,新建了水上凉亭、木栈道等公共基础设施,既净化了环境,又便于村民观景休闲。刘友胜说,之所以取名为“崇文亭”,是因为该洲曾有“崇文洲”之称,又因此处靠近长沙初中,有“崇文尚武”之美好寓意,因此取名为“崇文亭”。“整治之前,这个地方草木丛生、污水横流、臭气难闻,整治之后,池水变清了,路面干净了,人也舒服多了。新旧对比真是两重天。”家住崇文亭对面的村民占新华大爷激动地说,他做梦都没想过有一天,能把日子过成诗。

“花满江洲,绿岛长沙”,八个大字涌入眼帘。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省级中心村示范点——长沙中心村。“吴老吃了没?”长沙乡副书记黄乾热情地跟乡民打招呼,这位被称作是“吴老”的乡亲爽快回应道:“吃了,您嘞?没吃来我家吃吧!”几句简单的日常对话,就折射出长沙乡淳朴和谐的民风。黄乾带领笔者穿行村内,一路介绍建设情况。长沙中心村建设主要包括“三清四拆”环境卫生整治和旧村改造两大部分,共完成垃圾处理、卫生改厕、沟渠清淤、道路畅通等15个建设项目,总投资320万元。据黄乾介绍,艰难的运输过程一度成为阻碍中心村建设快速推进的屏障。由于该乡位于江心洲,物料运输必须经过汽渡,而物料和小工,大部分又都来源于江北。考虑到安全因素和实际情况,只有白天才能运输。为此,该乡党委政府积极协调船运部门,通过提前备料储料,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此外,为抓好美丽乡村建设,该乡专门成立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乡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第一组长和组长,抽调了骨干力量充实队伍,并结合实际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了乡、村干部工作职责等。为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该乡干部多次深入群众进行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在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时,该乡安排了专人对陈年垃圾、杂物堆、污水沟逐一进行摸底登记并造册,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做到清理一处、核销一处。为了保持区域长效清洁,该乡全体机关干部每周二都会走上街头,手动净化环境,确保9个责任区干净整洁,无乱搭乱建、乱停乱放等现象。
花大功夫、下大力气整治的长沙乡今非昔比,它无疑已成为江心洲中的一股清流。长沙乡党委书记方习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建成区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给该乡带来的巨大变化,群众有目共睹。一是彻底告别了过去脏乱差的环境卫生状况,使建成区面貌焕然一新;二是区域内基础设施得到大大加强,公共服务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三是良好的环境卫生和更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城乡差距,改善了群众的生活质量,提高了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下一步,长沙乡将充分利用建成区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努力打造旅游特色和亮点,吸引更多人来这里休闲度假,助力经济发展,实现“含绿量”与“含金量”双提升。(黄媛媛/文吴保国/图)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木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