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枞阳 >正文

【十九大精神与我们这一行】朱梅香:从贫困户到示范“脱贫户”

时间:2017-11-03 07:23:22

  “现在脱贫已不是问题,我现在想的是下一步如何扩大养殖规模,自己先富起来,还要让周边的困难群众和我一起富起来。”在朱梅香家漂亮的瓦房前,她的儿子施红发信心十足地对记者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施红发今年40几岁。他们家的致贫原因主要是早年施红发的父亲得了重病,花去了大量的医药费,但最终也没有挽回父亲的生命。父亲去世后,母亲朱梅香的精神也变得恍惚起来,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就落在了施红发的肩上。2010年前,凭着自己的年轻力壮,施红发外出务工,还能基本维持家中的生活。可就在2010年,一次在工地上务工不小心摔倒了,留下了后遗症,再也不能从事体力劳动,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施红发说:“我母亲被纳入贫困户后,我知道国家要支持我们脱贫,我也和大家一样,等着国家送钱给我们,但没想到是送项目、送技术、送服务,让我越干越有信心,越干越觉得自己很有能力。”

  2016年初,由于不能干重活,施红发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谋定了脱贫路:从事围网养殖。说干就干,在参加县里组织的就业技能培训后,他利用小额扶贫贷款承包了7亩水面养鱼、养龙虾,当年增加收入4000多元。加上光伏扶贫受益、养殖鸡鸭、种植蔬菜、就近做些零工等等,施红发感觉日子逐渐好了起来,干事底气足了。

  2017年春季,施红发买回了300只珍珠鸡、300只贵妃鸡、100只土鸡,11只羊和3头牛,他要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致富,而不是脱贫。除了搞养殖,施红发还重新翻整了一些撂荒地,种上了谷子、洋姜、红薯等。又是种植,又是养殖,让他每天都很忙碌。患有高血压和严重关节炎的妻子也感觉生活充满了盼头,和他一起每天去给鸡喂食、去水塘给牛腾位,把羊子赶到圩里放养……

  一天一天在忙碌中度过,充实而快乐,夫妇俩的身体也比以前棒多了。“你看,这个就是珍珠鸡,今天早晨在菜市场卖掉3只,每只138元;这是贵妃鸡,要到年底才能出栏,每只能卖150元左右,今年底这600只鸡都将销售完,明年每个品种再养上1000只。”在施红发的养鸡棚边,夫妇二人兴奋的指点给我们看,另一边,是成群的野鸭,还有漫不经心踱步的白鹅和鸽子。

  “这些加起来一年赚上5万元不成问题,现在我是越干越有信心,明年等规模扩大了,准备雇一个附近的村民帮着看养家畜。政府的扶贫政策这么好,我现在就想多做点事,最大的愿望是想建一个大型养殖场,干一番事业,在家门口和大家共同富起来。”

  而最让施红发得意的是在上初二的女儿,女儿在班级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还是班干,这让小时候因为家里穷没有上过学的施红发感到特别骄傲。他说:“现在家庭条件好了,隔三差五就会杀只珍珠鸡或土鸡给孩子补补身体,她喜欢吃什么都能满足她。”

  母亲朱梅香的精神也随着家庭经济的好转日益好起来。“现在我母亲和我女儿住在这东边的大房间里,这是去年危房改造新建的房屋,还是我自己设计的样式,当时资金少,还没全部按照我的意图去做。别看我没读过书,但我点子多,灵活,随着腰包逐渐鼓起来,我的聪明会在勤劳致富上表现出来。”施红发乐呵呵地说,全家对未来生活充满了新期待。

  据该村扶贫工作队副队长方绍兵介绍,目前,村管理的三个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洋姜、红薯、大棚)已安排了88户贫困户生产经营;两个就业扶贫工厂和扶贫车间解决贫困户职工28人就业;发展自主产业已有35户。对于今年的脱贫目标,村两委班子信心十足。(高春英)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木子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