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近傍晚,初冬的村庄里静悄悄的,只听到鸡群咯咯的叫声,贫困户张以生拄着拐杖,正在自家屋后的养鸡场将玉米播撒给鸡群啄食。
2002年,张以生因为股骨头坏死,只能依靠拐杖才能行走,面对人生厄运,他没有失去生活的勇气,身体残疾,也没有打消他脱贫的梦想。他竭力通过自身的努力走出生活的困境,和妻子两人把养殖业办的红红火火。“我们这个生态土鸡只吃玉米、稻子和虫子这些原生态的东西,不吃饲料。”勤劳苦干的张以生让自家的生态土鸡声名远扬,来买鸡的人络绎不绝。
“他一直都很要强。”庆华村的村民这样评价张以生。从2011年开始养鸡,有着7年的养殖经验的张以生,对土鸡的养殖技巧及疫病防治了如指掌,但苦于没有资金,无法进一步扩大规模。2014年,张以生的家庭被列为庆华村贫困户,享有健康扶贫、产业扶贫等一系列的扶贫政策。面对政府的帮助,张以生心存感激,也更加努力地为自己的生活奋斗着。他和妻子坚信只要勤劳苦干,一定能够摘掉贫困的帽子。他告诫妻子说:“我们必须坚强起来,不能完全依赖政府,更不能‘等’‘靠’‘要’。”
自从2016年有了扶贫补贴后,他养了1000多只鸡,张以生指着旁边的三间小屋子告诉笔者,这些都是养鸡的鸡棚,“这边这个大的房子是我投资4万元新建的100平米的养鸡棚,打算明年再养2000只土鸡。”
越努力越幸运,张以生的脱贫致富之路也越走越宽。除了养殖土鸡,村里还主动帮他协商流转了十几亩水面,让他发展养鱼产业,“不只是养鱼,我还种了3亩的莲藕,养了几十只鸭,每年能增收4000多元,多亏了镇村的帮助,我现在日子越过越好了!”张以生笑容满面。
“我们还帮助他申请了光伏扶贫和产业补助,另外村里还安排他做公墓管理员,每年也能有4、5000元的收入,虽然他身残,但志不残,自力更生发展养殖业,他的这种脱贫的精神,让我们都很感动,也希望有更多的贫困户向他学习,通过自身努力争取早日脱贫。”庆华村党总支书记程文胜告诉笔者。
提到未来的打算,张以生充满信心,“下一步,我打算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再搭一个鸭棚,养100只蛋鸭。还想申请家庭农场,来带动更多人脱贫致富。”(周若扬)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木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