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张培庆为这个承诺而激动万分。作为农民的儿子,幼时的张培庆受过贫困的苦,在脱贫攻坚中,他决心要献一份力量。
回乡创业义无反顾
见到张培庆的时候,他正在园区内查看厂房装修进程,期间他接了三个电话,一个是询问厂房什么时候能完工,想尽快搬进来进行生产。另外两个是询问还有没有新的厂房可以入驻。张培庆说,他的园区目前已经入驻了12家企业,还有很多人想入园,但已经没有厂房了。张培庆客气地向对方表达了遗憾。
1970年出生的张培庆是枞阳镇双龙村人。1992年,学木匠的他远赴常州打工,从事家庭装修工作。2000年,积累了一定经验和人脉的张培庆开始办木线厂。随着市场的发展,张培庆决心做大一点,于2005年注册成立了科艺得木业有限公司,生产实木楼梯、实木门、实木衣柜、实木橱柜等实木家居系列产品。科艺得采取的是集设计、制造、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发展模式,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也很可观。
谈及回乡创业的原因,张培庆说,自己本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虽然在外打拼多年,但并未淡化他对家乡的眷恋和向往,反哺家乡是他长久以来的夙愿。特别是我县产业的发展,还有招商优惠政策,都坚定了我回乡创业的念头。2010年,张培庆毅然决然放弃繁华大都市的优越生活,回乡创业。他希望通过努力,对家乡的发展有所贡献,也希望在自己的影响下,让更多在外地的枞阳人回乡发展,共同建设美好家乡。
张培庆说,经过同县、镇领导的洽谈。2010年,张培庆投资了4千万元,在枞阳镇购置土地,兴建厂房,将自己的公司搬到了家乡,并创办了枞阳县科艺得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吸引更多人回乡创业。他本人也因此于2011年被评为市劳模。

当好企业“铺路人”
目前,张培庆的创业园已经获批市级小微企业孵化基地,并正在申报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
据悉,园区内共有12家企业,共吸纳600多人就业,其中贫困户有30多人。
枞阳县鹏宇制衣厂是第一个入园的企业,由于之前一直找不到标准化的厂房,只能在简易的私人厂房里进行生产加工,消防、安检等方面不达标,导致企业发展受限,无法进行规模化生产。自入园以来,整体环境得到改善,发展也不断壮大,目前已经有180多名工人,其中贫困户15人,工人月均工资达4000元。
贫困户陈东珍非常高兴能在家边就业,“我家就在附近,在这上班既解决了就业问题,还能照顾家人和小孩,非常方便。”
“张总不仅给我们提供好的基地,而且把自己创业的经验传授给我们。在房租方面也给予了极大的优惠,他是一个务实且热心的人。”鹏宇制衣厂法人代表王继鹏说。
张培庆的务实既体现在自己的创业上,也体现在他对入园企业的把关上。他对入园企业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有务实精神。“有了务实精神,才能把事业做大做强做长久,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张培庆说。
张培庆的热情则体现在他对入园企业及员工的关心上。他说,把企业招进来,他耐心和他们交流,倾听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安心、优质的后勤服务,让入园企业一心一意搞生产。“生产搞上去了,规模大了,自然需要更多的工人,这些都是环环相扣的。”张培庆说。“而我,要做好一个铺路人的角色。”
从企业家到铺路人,张培庆实现了完美蜕变,同时他也在一步步践行着对自己的承诺。

不懈追求勇攀高峰
张培庆招来的企业已经陆续入驻创业园区并投入生产,正在建的两个厂房也已经被预定,只等完工后就投入使用。目前,张培庆正在对园区道路进行硬化、绿化、亮化,园区内一片繁华景象。
接下来,张培庆打算把精力放在对园区的优化上,做好管理和后勤服务工作。
在对园区企业的查看中,张培庆发现每个企业单独建食堂不仅占地方,影响生产,还存在安全隐患。在与企业负责人协商后,张培庆决定建设一个属于园区的食堂,解决企业的后勤问题。
“园区内大部分都是服装厂,妇女比较多。针对这种实际情况,接下来,我想建设园区宿舍、职工娱乐场所,有可能的话可以建设园区幼儿园,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上班。”张培庆说。
同时,张培庆还打算成立园区管委会,建立健全规章制度,通过规范管理让园区实现蓬勃发展。同时,也可以通过管委会定期开展爱心帮扶活动,给需要帮助的贫困人士送去温暖和真情。
张培庆深知既要“输血”更要“造血”的道理。贫困户何孔来因腿脚不方便,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张培庆就让他在科艺得当门卫,不仅清闲,每年还能挣4万元钱。看到何孔来的笑脸,张培庆心里暖暖的,他决定在今后园区的建设和管理中,多开发一些适合残疾人贫困户就业的岗位,让他们也能通过自己的劳动脱贫致富。
张培庆表示,作为一名市劳模,作为创业园区负责人,有义务将返乡创业园这个平台搭建好,发挥自已的所长,助力脱贫攻坚,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木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