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枞阳 >正文

从退伍军人到“最美村官”

——记义津镇义东村党委书记李经邦

时间:2019-08-01 14:53:39

  有首歌儿唱得好,“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不后悔”。这句歌词唱出了李经邦的心声。

  李经邦是义津镇义东村党委书记,也是一名退伍士兵。他通过两年时间,将义东村从昔日的软弱涣散村变成如今的一类村,村集体经济也从当初的一穷二白到现在的年收入达8万元。

  李经邦1999年12月入伍,2001年退伍。退伍后的李经邦回到家乡,希望能为家乡发展贡献一份力量。2003年,李经邦进入义津镇人民政府工作,担任人社所与合医办两部门负责人。由于年轻有想法,踏实肯干,在工作岗位上,李经邦将每项工作都出色完成,得到领导和百姓的一致认可。2016年,义津镇的义东村由于种种原因,被列为县里10个软弱涣散村之一,镇党委高度重视,任命李经邦为义东村党组织书记,希望他带领义东村走向富强。

  “刚接到这项任命的时候,我心里也是很担忧的,怕自己干不好,辜负组织的信任。”李经邦告诉笔者。但在军营锻炼过的李经邦从来都不会向困难低头,而是鼓起越是艰难越向前的勇气,决心要带领义东村村两委团结起来,带领全体村民富起来,带领整个村子强起来。

  义东村之所以会成为软弱涣散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村里人心涣散,面貌落后,党支部在党员中没有威信,很多工作无法开展。针对这种局面,李经邦上任后第一件事便是抓党建,强班子。他用半个月的时间走访了全村在家的68名党员,和每名党员促膝谈心。在了解全村党员现状后,李经邦通过一系列活动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强化党员干部执行制度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党员的宗旨意识。

  “一直以来,我坚持每周例会,每会必学,通过各种学习教育活动,激发了党员个体活力,营造了党内和谐氛围,也激发了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李经邦说。同时,李经邦还鼓励发展了3名党员,为党员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其中1名党员已经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村两委班子的建设对村集体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增强村两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李经邦多次带领两委班子成员参加联合党委及县教育培训,并利用农村教育平台学习。“只有班子成员自身的战斗力上去了,才能更好地发动党员,带动群众。”李经邦说。

  义东村是个大村,但李经邦刚上任时,村里仅有5名村干,其中一名村干因病无法工作,另一名村干临产在即。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李经邦一方面自己带头吃住在村,苦干实干,另一方面通过党员海选的方式推选出两名优秀的年轻新同志进村工作,为村后备干部奠定了基础。在2018年的换届中,义东村成功选出了7名两委成员,李经邦本人也被选为义东村党委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我们现在这个班子成员平均年龄在40岁,是一支年龄结构优,战斗力强的班子。”李经邦告诉笔者。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李经邦认为一个村想要强,经济必须发展起来。为此,他通过向县农业农村局专家请教,到山东考察调研,学习先进的经验,根据本地的丘陵地形,因地制宜发展村级产业。2018年,义东村建设村级扶贫基地两个,其中水产养殖基地35亩,种植基地30亩,高淀粉山芋基地20亩。两个基地共带动贫困户153户,解决15名村民就业。

  在发展村集体产业的同时,李经邦还鼓励种植大户自主发展。退伍军人汪孔才想要在村里创办枞阳县家庭幸福农场,在流转土地的时与村民谈不拢,李经邦得知情况后,便每家每户做工作。“当时多亏了李书记,现在我们农场已经步入正轨,带动了30多名村民和5户贫困户就业。”汪孔才告诉笔者。

  2018年,义东村村集体有了3万元的收入,这让全村村民兴奋不已,也对这个书记刮目相看。“今年村集体收入估计有8万元。这些钱一部分用于分红,另一部分用来发展村里的产业。我打算流转更多的土地种植高淀粉山芋,并对其进行深加工,同时,将我们的特产米面进行线上销售。只有产业发展了,村集体经济才能上去,村民才能富起来。”李经邦说。

  现在,村两委委员成了群众的贴心人,这让李经邦感到很欣慰。“在军营时,我是一名军人,退役后,我也要永葆军人本色,不忘初心,勇于担当,通过实干带领村民走出一条致富路。”(杨阳)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木子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