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2日,中国共产党枞阳县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召开,审议通过了《枞阳县贯彻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工作方案》,明确了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枞阳“路线图”,标志着国家战略在我县进入全面施工阶段。
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枞阳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也是提升枞阳综合能级和竞争力的大舞台。
把握新使命,抢抓新机遇。枞阳将如何在这个大舞台上扬己所长、绽放精彩?将如何在国家战略中展现“枞阳担当”、加快“枞阳崛起”、放大“枞阳优势”?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又将为81万枞阳人民带来什么?本站将为您一一解读。
总体定位——
打造长三角产业转移承接重要基地、长三角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基地、长三角协同发展配套服务示范区和长三角生态文明建设样板区。
《工作方案》提出,枞阳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坚持创新共建、协调共进、绿色共保、开放共赢、民生共享原则,以系统化思维、项目化方法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着力打造长三角产业转移承接重要基地、长三角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基地、长三角协同发展配套服务示范区、长三角生态文明建设样板区。
实施路径——
聚焦7大重点任务
长三角一体化不是一般化,也不是一样化发展,而是鼓励各地发挥比较优势,各扬所长、分工合作,实现“一盘棋”发展,从而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紧紧扣住“一体化”和“高质量”,紧紧扣住“所长”和“所需”,经过反复调查研究、集思广益,《工作方案》提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七大重点任务,梳理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枞阳路径”。
强化科技创新融合,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构建创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整体融入长三角产业分工协作体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总部经济集聚发展;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工程、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工程、企业技改三年行动计划;引导长三角科技成果在我县转化应用,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产学研协同技术转移转化、科技转化成果服务平台建设专项行动;推动产业融合发创新,推动产业优势互补、错位竞争,建设创新成果产业化基地,深入开展企业工业互联网融合提升工程。
强化基础设施融合,推进互联互通建设
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推动干线公路、过江通道、过境铁路、水运航道、航空领域建设;推进能源基地设施布局,调整能源结构,加强电力能力建设,支持原油、成品油气管道建设;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配合实施好引江济淮枞阳境内工程,补齐水利短板;推动“智慧枞阳”建设,推进数字经济与各领域之间的跨界融合,推动“城市超脑”、“工业大脑”试点示范,进一步提升互联网普及率水平,让数字经济更好地融入生活。

强化空间布局融合,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强化规划引领,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推进“多规合一”;深度融入“一圈一区”,积极对接合肥都市圈,呼吁推进合铜发展带建设,使之成为合肥都市圈通江达海的主通道,主动对接江北高质量发展试验区,打造枞阳经济东部增长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提高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水平;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打造特色小镇,引导进城农民就近落户城镇,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础方略。
强化开放平台融合,推进深层次产业承接
搭建高水平开放平台,加强园区合作开发管理模式改革,推进区域跨境电商建设;扩大深层次开放合作,推进深层次招商、深层次融合、深层次服务;创优发展“四最”营商环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广实行工业项目“承诺即开工”,合作建设长三角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强化生态环保融合,推进绿色枞阳建设
共建美丽长江(枞阳)经济带,全面落实长江经济带负面清单,全面落实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经济带枞阳实施方案,全面聚焦“三大保卫战”,全面推进“森林城市”建设;打造循环经济枞阳样板,积极参与全市“一基地一城市一示范区”建设,大力开展经济制造行动;加强长三角污染防治协作长效机制建设,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等相关工作机制,严格环境准入,建设环境信息共享平台,真正守住“绿水青山”。
强化公共服务融合,推进一体化新环境建设
加强文旅交流合作,全力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积极参与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巩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推动教育协同发展,开展教育合作交流,通过“名校+”战略、“联合办学”、“集团化办学”等形式与长三角名校开展交流合作,在枞建设分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枞阳职高转型升级;推动体育产业发展,谋划打造枞阳体育品牌,加强与长三角城市间的体育合作交往,争取承办或合作联办全国性高端体育竞技赛事,形成枞阳城市体育新名片;融入长三角医疗卫生体系,完成医疗机构资源共享便捷机制和医护人员资源区域共享共用机制;营造便捷包容的社会环境,全面实施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管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健全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强化体制机制融合,推进合作环境建设
我县将实施一系列机制创新改革,加快破除制约一体化发展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协同建立统一规范的制度体系,探索建立城市间重点领域制度规则、推进地区同标准互认和采信;合作建设统一开放的要素市场,探索推动人力资源、就业岗位信息共享和服务政策有机衔接,加快金融领域协同改革和创新,探索推动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共同构建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机制,形成协同推进一体化发展合力,营造有利于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的良好环境,探索建立长三角区域联合执法紧密协作执法模式。
乘长风而奋起,应大势而作为。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澎湃大潮中,枞阳,未来可期。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木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