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枞阳 >正文

疏林:把扶贫工厂开到村民“家门口”

时间:2019-10-15 14:34:50

  枞阳在线消息 金秋十月,扶贫车间生产忙。日前,笔者走进安徽玉堂雨具有限公司的扶贫车间,现场机声隆隆,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生产,呈现一派繁忙景象。

  坐落在枞阳县项铺镇的安徽玉堂雨具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3月份,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业开发系列防水革面料及下游系列雨具服饰、帐篷、箱包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及海外市场,2018年公司销售收入2.5亿元,创利税1600万元。近年来,在玉堂雨具的帮扶和带动下,全县现有雨具制造企业55家,行业带动就业近万人,其中贫困劳动者700多人。小雨具撑开了全国近1/5的大市场,项铺镇也发展成为安徽省最大的雨具制造和贸易集散地,获批安徽省“产业集群专业镇”。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玉堂雨具的负责人疏林告诉笔者,公司通过创新“1+N”扶贫模式,即以项铺镇为中心,向周边乡镇辐射,大力发展就业扶贫产业,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增收。通过鼓励村民参与产业发展,激发乡村脱贫的内在动力,变“输血”为“造血”,从而帮助贫困群众实现真脱贫,脱真贫。

  2016年以来,疏林先后在钱桥镇、浮山镇、枞阳镇、金社镇、义津镇、白梅乡共创办9家就业扶贫工厂(车间),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疏林创办的第一个扶贫车间落户浮山镇太平村。刚开始建设时,招工遇到困难,村民因顾虑多而久久观望。镇、村得知此种情况便帮助做动员工作,部分村民在劝说下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前来培训。他们参加了一个月培训后上岗,但因技能不够熟练,成品指标完不成,工资跟不上,有些员工开始打退堂鼓。为了帮助员工树立信心,公司开始调整方案,实行定额补助:第一个月给正式上岗的员工补助60%,第二个月补助40%,第三个月补助20%。随着技术的熟练,到了第四个月,员工们都能达标,并且还有不少员工能超额完成任务,这样一来,工资收入也都上去了。一传十,十传百,疏林的扶贫工厂被越来越多的群众知晓,大家踊跃加入,纷纷实现在“家门口”就业脱贫。

  太平村扶贫车间的成功经验,接下来在全县各地一一复制成功。枞阳县浮山中学坐落在浮山镇浮山村,常年有一大批“陪读妈妈”租住在学校周边,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是她们的主要“任务”,但除了一日三餐,剩下的时间都是无处可去、无事可做的状态。疏林瞄准“陪读妈妈”这一群体,把扶贫工厂开在校园周边,根据学校作息时间表,灵活制定上下班制度,确保她们陪读、上班两不误。在该车间上班的陪读妈妈何若敏说:“我家两个孩子读高中,我跟过来陪读有4年了,一边陪读一边上班,一个月也能挣到3000元,感谢老板照顾。”

  “头雁”飞得准、飞得高、飞得远,“群雁”才会紧密配合,团结合作,紧紧跟随不掉队。在枞阳县雨具企业行业协会中,会长疏林就是“头雁”,会员们如同雁群紧随其后,疏林帮助他们点燃创业梦,带领身边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浮山镇向阳村村民许信民,自幼腿部残疾,行动不便,家庭困难,经过技能培训后决定自己创业。疏林知道他的想法后,帮助他在家门口办起了雨具加工厂,不仅提供设备,还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如今,许信民的雨具加工厂无论规模还是效益都上了一个台阶,不但个人脱贫致富了,还带动了40多人就业,其中有8名残疾人。在谈到疏林的时候,许信民的言辞里流露出满满的真诚与感恩。“非常感谢疏总!我刚开始创业的时候什么也不会,原料、机器、技术都是疏总提供的,他不仅帮助了我,还帮助了很多想在家门口就业的人,现在我们的生活都过得很好。”

  类似的事例还有不少。会宫镇毕山村扶贫车间的负责人吴取得,曾在安徽玉堂雨具负责管理七八年,对防雨制品的制作流程非常熟悉,同时也是管理的一把好手。2007年离开玉堂雨具之后,吴取得便自己办了厂,工人从刚开始的几个人变成了现在的几十人。随着规模的扩大,吴取得也在寻求新的机会,希望能进一步扩大自己的事业。2019年7月18日,毕山村扶贫车间正式开业,共吸纳了52名附近的工人就业,其中有7名贫困户。

  敢于担当、甘于奉献是疏林的人生信条,在谈到下步计划时,他信心百倍地说:“我还会开更多的扶贫工厂,吸纳更多贫困劳动者就业脱贫,同时还要带领更多的雨具协会会员参与到这项工作当中来,为实现共同富裕的最终目的而不懈努力。”(黄媛媛)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木子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