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枞阳 >正文

张兴国:念好菊花致富经

时间:2019-11-18 07:42:12

  深秋的一个上午,在会宫镇建设村的乡间小路上,村民余德心小心翼翼地挑着一大早起来采摘的两筐金丝黄菊,送往佳家好家庭农场,随着目的地的接近,空气中一股股菊花淡雅的清香随风钻入鼻孔,沁人心脾。

  跨进农场大门,只见院内摆满了一地的菊花,十几个工人将新鲜采摘下来的菊花整齐摆入网盘内,再放进木架,统一运往烘干房进行烘干处理。余德心将两筐菊花放在地秤上,称好重量后和农场负责人来到办公室,领取了收据就径直离开了,笔者有些好奇,追上前问到;“伯伯,您是来卖花的吗?怎么没收钱就走了。”“张老板给我开了收据,等到花期结束,我把所有收据拿来,他会一次性把钱结清给我。”正说着,又有一位年龄稍大地村民提着一篮菊花进来,重复着余德心先前的操作。“你们看到的都是本村的贫困户,今年我们农场跟村里的42户贫困户签订了帮扶协议,免费提供了十几万株花苗让他们在家种植,等花期到了,他们采摘的鲜花再由农场统一收购,帮助大家增收。”农场负责人张兴国介绍道。

  2013年,在深圳做电子科技方面生意的张兴国回到家乡,创办了佳家好家庭农场,主要种植水稻这种传统农作物,虽然没什么风险,但是收益并不高。某天,非常注重养生的张兴国照例给自己泡菊花茶的时候,脑海里灵光一闪而过,农场可以种植菊花呀!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追求的是生活品质的提高,菊花既可以入药,又可以观赏,还能制成花茶,相对于其他保健品来说,菊花茶易保存、价格亲民、涵盖年龄段广,不愁没有销路。说干就干,张兴国上网学习菊花的种植、栽培知识,购买了许多专业书籍回来仔细阅读,并亲自去江西和黄山等地实地考察学习,回来后在农场门前流转了一百亩土地,开始种植菊花。

  “第一年试着种了5个品种,因为技术不是很成熟,忙活了半年,不赔不赚刚好保本。”张兴国说,第一年虽然没有什么收益,但却坚定了他对菊花种植的信心。第二年,他只种植了头年收成最好的皇菊和金丝皇菊这两个品种,并在种植技术上不断摸索,当年就获得了丰收,盛花期每天可以采摘四五千斤鲜花。由于采用的是全生态种植,很快张兴国种的花就受到了市场的亲睐,全国各地的订单纷至沓来,经常有外地的货车来农场取货。

  看到张兴国种植菊花取得成功,村里很多人都想加入进来。“我之所以回乡创业,更多的是想带动邻里乡亲一起致富,现在农村的现状基本都是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居多,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去了,这两年菊花生意做得还不错,但是土地不够,产量跟不上去,我就想着,可以把种苗免费提供给大家,让大家在自家的空地里种植,然后再将鲜花卖给我,这样既帮助大家增收,又帮我解决了产量的问题,一举两得。”张兴国说,为了减少中间商环节,农场还花一百多万修建了烘干房和冷库,形成菊花种植到制成成品一条龙式产业链。“今年我种的菊花,开出来的花又大又香!经过柴火烘干48到72小时不等,再进行包装,就可以出售了。”张兴国手拿着刚摘下来的一朵直径10厘米的花朵说,这种特级皇菊市场上都是按朵来卖,每朵最低都要2元,礼盒包装的每朵要卖到10元左右,供不应求。

  这两年在政府支持下,佳家好家庭农场的菊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目前已达200亩,采摘期每天都有30名村民在农场里打零工,每天收入80到100元,为当地村民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11月份菊花进入盛花期以来,一朵朵盛情绽放的菊花映入眼帘,给人一种“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感觉。 “我会坚持种下去,把这个菊花经念好。”张兴国看着金黄的菊海满怀信心地说,今后他希望带领更多农户,一起种出更多更好的菊花。(乔婷)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木子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