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叫唐喜爱,是钱桥镇朝阳村村民,2012年4月,我的儿子杨皓出生了,我也初次体会到了为人父母的喜悦。看着他稚嫩的脸庞,我由衷的感到喜悦和幸福,只希望他能平安喜乐的度过人生的每一天。
可快乐的时间没有多久,我渐渐发现了他在1周岁时还不会开口说话,跟他交流时也没有什么反应,一开始我以为只是说话晚,也没太在意,后来村里面有人说会不会是听不见,我这才重视起来。随后,我带着他去医院检查,去了好几个医院,但得到的结果都是一样——神经性耳聋,医生建议做人工耳蜗手术,但听得费用时我觉得天都塌了,二十八万!我当时才刚结婚,根本就没有什么积蓄,要去哪儿凑齐这天文数字的治疗费用?好在我从医生那了解到政府有贫困聋儿抢救性康复项目,可以为听障儿童免费植入人工耳蜗,并提供一年的免费康复训练。这样的消息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我们很快去申请了康复工程的名额。
2015年6月23日,在安庆市残联康复中心筛选合格后,我们接到省立医院可以免费手术的通知。6月30日,杨皓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做了免费的人工耳蜗手术。从那时起,杨皓开始听到这个世界的声音。
随后的4年间,杨皓就一直在安庆市残疾人康复和辅助器具适配中心进行康复训练。如今他已经可以理解别人简单的话语,也学会两个字两个字的表达自己的需求了,虽然会的词语还不多,但这已经是一个可喜的变化。今年下半年,杨皓也正式进入当地的小学就读一年级,看着他在学校里和别的小朋友们玩成一片,我心里由衷的感到欣慰。
杨皓能重新听见世界,融入社会,得益于贫困聋儿抢救性康复项目的实施,也得益于系统康复的训练。感谢党和政府的民生政策,挽救了我的孩子,挽救了我的家庭,虽然未来的路还很长,但我相信有了政府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我们的日子会越过越好!(文/唐喜爱口述,周若扬整理 图/黄向华摄)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木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