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山路七弯八绕,远远望去,半山腰上的茶苗若隐若现,宛若“桃源”。来到官埠桥镇宋马村科丰生态家庭农场,茶农们正忙着对茶园进行施肥、除草、翻土等管护。迎寒吐蕊的茶花,初绽芳华,唱响了一曲激昂的脱贫赞歌。
家有五口人的李其新,早些年间被确诊患有癌症,药费高筑,不堪重负的家在2014年建档立卡成为宋马村低保贫困户。在科丰农场工作三年的李其新说道,“这里考虑我的身体因素,干的都不是什么重体力活,一年收入也有2万多块钱,还能在家门口就业,真的是感谢党和政府还有农场负责人。”据悉,2017年,李其新一家五口人已顺利脱贫摘帽。“科丰农场刚成立时,我就来务工。那个时候还只是饲养肉鸭,但是行情不错,形成规模效应。来务工的贫困户当然也不止我一个,但令人欣喜的是其余两个长期务工贫困户,也于2017年光荣脱贫了。”
“科丰与贫困户更多的是鱼水相融,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贫困户因科丰在心间点燃了脱贫的希望,而科丰也因贫困户拥有了更好的今天。”
科丰农场成立之初,由于缺乏资金,正是一筹莫展之际,宋马村10户贫困户在驻村工作队员和镇村干部的帮助指导下,通过“户贷企用”5万元小额贷款入股科丰,为科丰疏浚资金渠道,注入源头活水,成为科丰难得的第一笔启动资金。2万8千多只肉鸭,20多年养殖经验,科丰农场的鸭蛋一入市场,便不愁销,合肥、马鞍山……乃至全国各地都是他们的客户,现场一次订购鸭蛋高的达4、5吨,年收入再外加代销饲料,2018年农场收入破百万。这一串串喜人的数字也让贫困群众搭上了脱贫致富的“顺风车”,2017到2019年,共3年,10户入股的贫困户每户每年可领取三千元分红资金,实打实地享受金融扶贫带来的实惠。
科丰养殖业一路高歌猛进,贫困户“钱袋子”也逐渐鼓起来,这一切更加坚定科丰阔步向前迈进的步伐。依托宋马村山场优良自然环境,科丰开始从单一的养殖路线逐步转型为养殖、种植“两条腿”走路,2018年,绿色生态茶园发展雏形则可窥见一斑。
200多亩的山场,“白茶”“黄金茶”“奶白茶”“积白茶”,一株株从浙江安吉远道而来的优质茶苗,在这里落地生根,延绵不绝。科丰茶园旨在自建基地,无偿提供技术服务,带动广大农户利用自留山开展绿色茶叶种植,为本地区全面实施优质绿茶种植提供示范推动作用。2018年通过产业技术保障,科丰已加工白茶2160公斤,收购36户农户白茶鲜叶3570公斤,帮助农户增加收入53万元,户均增收1.47万元;注重生态效应,茶园杂草清除一律采用人工方式,松土、施肥、培植茶苗……各式各样的人工作业带动了20多户贫困户的短期用工。
2018年科丰农场务工农户共318人,年雇工工资96.56万元,年人均工资收入3037元。这意味着在宋马村生根发芽不仅仅是鲜活嫩绿的茶苗,还有粒被称为增收致富的种子播撒在这漫山遍野中。
今年52岁的李其珍,是宋马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肢体二级残又是独身一人生活,虽有些理发手艺,但日子过得紧巴巴。“自从村里有了科丰农场,我就在理发闲的时候,到这里做临时工,一天可以有90块钱收入,有效拓宽了我增收渠道。”2019年,李其珍收到了脱贫的喜讯,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春季有茗茶,夏秋有瓜果,四季有花开,垂钓有中心,为城镇居民节假日提供予吃、予乐、予赏、予游的同时,也为更多贫困农户“种”来幸福新生活。科丰农场正擎笔勾勒,一幅现代农业休闲+扶贫双赢胜境未来可期。(吴玉婷)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木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