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病人间断发热1天,肺部CT检查显示两肺多发磨玻璃影,血常规无明显异常,结合患者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符合新冠肺炎疑似病例诊断,建议采样送检。”2月2日上午9点,在县医院感染科医生办公室里,8名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正在对留院观察病例进行会诊。
参加会诊的8名专家,都是县新冠状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的核心成员。自1月23日枞阳县全面部署防疫以来,在省、市应急防控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由县卫生健康委医政股牵头,紧急抽调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感染科、呼吸科、检验科、影像科、重症医学科、院感办等多个学科的14名医务人员组成专家组。专家组分成两组,24小时轮班值守,负责诊疗和防控方案的解读,新冠肺炎患者的排查和诊断,配合疾控部门对疑似病例的标本采集和送检,负责协调确诊病例和重症病例的转诊,组织疑难病例的会诊和讨论等工作。
“病人很多,有的是武汉返乡人员,有的是武汉病人的密切接触者,也有没有明确流行病学史的发热病人,都来医院检查。随着发热门诊的不断完善和一线人员的增加,整个发热门诊工作有序开展,但是工作压力仍然非常大。针对每一位患者,我们都严格按照诊疗方案,筛选出疑似病例,确定留观病人,对每一个符合临床定义的疑似病人,都要立即启动院内专家讨论和会诊”。枞阳县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组长朱正学说。据统计,从1月23日到2月5日中午,该县人民医院发热门诊接诊的患者人数已经达到446人。
人命关天。朱正学的严格要求感动着专家组每一位成员。作为专家组负责同志,朱正学正确科学指导,承担疫情防控诊治的重要工作,对于每一个疑似患者的诊治,他深感责任重大,漏诊与误诊都是绝对不允许的。“疫情是对人性的考验,更是对科学的挑战。作为医务工作者,本着科学的态度从专业的、学术的角度考量,不惧风险,主动担责,有所做为,我只想尽力做这些。刚开始还有些紧张,经过磨合,现在大家都能够从容应对,效率也提高了,整个工作有条不紊,每天都严格按照防控方案、流程进行诊疗,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不敢有丝毫懈怠,尽一切力量,尽早把感染者筛查出来,给予相应的治疗,减少疫情扩散,保护人们的健康,是每个医护人员最大的心愿,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朱正学说。
1月23日,专家组成员、感染科主任朱海货和胡来文医生一起值夜班,那时的感染科还没有完全成为隔离区,一楼还住着肺结核及其他病人,朱医生和胡医生一边处理病房里其他病人,一边又要接诊从武汉返乡的发热患者。一直忙到晚上9时多都没有顾得上吃晚饭,刚准备买盒方便面充饥,这时来了一位发热患者,当时就引起了他们的高度重视,安排人员护送其到CT室检查,将近11时CT结果显示肺部炎症,结合方案,考虑为疑似病例,立即将情况上报,等待专家组成员前来会诊,不出一刻钟,所有专家组成员全员到位,而那时已经是凌晨1点多……“为应对疫情、严格防控,所有参与救治一线的医护人员启动封闭式工作,24小时待命,随叫随到。医护人员在岗和隔离期间无法回家、不能与家人见面。这个春节,对我们来说,注定难忘。”朱海货说道。
“这是我们的本职工作,没有什么害怕的。”面对人人畏惧的新型冠状病毒,专家组成员朱晓夏很坦然。朱晓夏是县医院检验科主任,也是离病毒最近的人。每个疑似患者在入住隔离区后,都要进行采样,然后将标本送往市疾控中心进行检测。每次采样,朱晓夏都要穿上厚厚的防护服,近距离接触病患,在患者咽喉部取出标本封存后交给县疾控中心,再由疾控中心专人送往市级医院。完成采样后,朱晓夏都会给自己做一次全身消毒,然后自行隔离在定点宾馆,既不回家,也不与其他人接触,想家了,就给家人打个视频电话。(乔婷)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木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