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传统混凝土搅拌站大都是“风来满天灰、雨来遍地泥”的脏、乱、差形象。但在霁玲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听不到传统印象中混凝土搅拌站震耳的轰鸣,也见不到想象中漫天的飞尘,展现在眼前的是灰白封闭的生产塔、规划有致的砂料车间、整装待发的运输车辆,错落有致的洁净厂房。
据董事长刘福友介绍,水泥、砂石料、粉煤灰是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在以前,这些往往都裸露在室外,扬尘污染很大。在前期大量环保投入的基础上,2018年,霁玲公司又投入2000多万元建成1.5万平方米的原材料料场和生产搅拌楼,投资60多万安装从德国进口自动感应喷淋降尘设备,基本实现了物料堆场的全封闭,雾化喷淋系统的全覆盖,厂区道路的全硬化,进出厂车辆的全清洗,成为枞阳县首家喷淋降尘封闭无污染搅拌站。
枞阳霁玲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总投资5800万元,位于枞阳县枞阳镇民营经济配套园,占地面积26724平米,是一家专业从事生产混凝土生产企业。现有员工70余人。先后获得市、县“明星企业”,“先进民营企业”,“县纳税大户”等多种荣誉。
从1986年开始,在上海从事混凝土行业整整20年后,刘福友在2006年响应家乡招商引资的号召,在枞阳投资成立了枞阳霁玲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质量是工程的灵魂、核心、根本。混凝土是涉及建筑工程结构安全的重要材料,违规生产、使用不合格混凝土,会直接影响建筑工程质量和结构安全,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任何时候我们都把质量安全摆在第一位,因为我之前是做监理的,工地上出现什么问题,我都要去现场查看,看的多了,心里就有了敬畏。”刘福友告诉笔者,“为把好质量关,霁玲公司从原材料的质量,到混凝土的配合比都严格把控,将质量监管贯穿生产全过程。”
据了解,6月份霁玲公司将在全公司采用大数据系统,届时,将可以通过大数据系统快速、及时、准确的收集生产拌合过程数据,并对混凝土拌合过程进行跟踪观测,实时对错误进行报警和处理,确保混凝土的生产质量。
除了严把质量关,刘福友还格外重视员工的培训,据介绍,霁玲公司每年都会安排研发技术员工去高校学习。每月还会专门请武汉大学、安徽建筑学院等高校的教授来公司对混凝土的质量现场进行分析评估,并对员工进行授课。
作为一个政协委员,刘福友积极参与枞阳县的经济发展,不仅公司年缴纳税收200万,他提出的关于枞阳县砂石综合利用的议案,还受到了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为此召开了专题会议进行研究,为枞阳县财政创收做出了贡献。除此之外,刘福友还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每年都会热心资助贫困大学生,并且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还向县红十字会捐赠了11万元用于疫情防控。(周若扬)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木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