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消息: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我县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通过实施“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民生工程,深耕“三农”沃土,助力乡村振兴,让万千民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在浮山经济开发区田园面业有限责任公司,一排排米面,层层叠叠,起起伏伏,铺洒在阳光下。另一边,田园面业工作人员熟练地将生产好的米面分拣打包,贴上一张张印有“皖农追溯”二维码的标签纸,只要扫一扫,便可以透过实物看本质,从原料的采购到生产再到管理加工全流程一览无余,让美食不止美味还更安心。
“我们公司是2018年开始建立农产品安全追溯体系。”田园面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汤晓业表示。追溯体系的建立不仅让消费者买的放心,也让田园面业农产品在质量上更加具有竞争力,现在他们年销售量3000多吨,与各大连锁超市,农贸市场,老乡鸡等快餐餐饮紧密合作,产品更是获得了国际友人好评。
截至今年5月26日,我县完成2079个样品检测并上传至省农产品快速检测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合格率100%。新培育“三品一标”企业14家,其中绿色食品14家,并分别接入省、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追溯平台,生成产品二维码96个批次。此外,在百姓中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民生工程政策,提高群众知晓度和满意度,让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只有不断增加造血能力,稳步就业才能稳定脱贫,随着枞阳民生工程“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整地、松土、除草、施肥……当前正是丝瓜和瓜蒌生长时节,在大新村,成片成片的丝瓜和瓜蒌在向观者挥手示意,邀其前行。据汤沟镇大新村党总支书记杨信来介绍,大新村整个的丝瓜、瓜蒌种植面积有300多亩,除了村集体合作社种植外,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璇琪家庭农场也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了100多亩种植。2年多来,合作社和基地共吸纳了46个村民务工,其中贫困户11人。
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大新村从流转土地给租金,到吸纳务工发薪金,再到现在帮教贫困户、农户技术,顺利地让12户村民在自家农地上种植瓜蒌和丝瓜,大新村以丝瓜、瓜蒌特色种植为跳板,奋力实现脱贫致富小康梦。“现在我房前屋后都种上了丝瓜,销量也不愁,村里会安排统一收购,日子当然也越过越起劲。”汤沟镇大新村脱贫户周济美说道。
当然,汤沟镇大新村的成功探索只是我县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据悉,全县2020年新创建贫困村“一村一品”13个,开工建设了13个农产品加工项目、7个冷库项目、45个村集体特色产业项目;与此同时,我县积极抓好自种自养项目的实施工作,印制贫困户自主经营生产成本补助项目明白纸25500份,让有劳动能力和发展意愿的贫困户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产业。全县发展自种自养项目4853户贫困户、参与入股分红带动2511户贫困户、参与主体务工带动702户贫困户,目前覆盖率为81%,进一步拓宽产业扶贫之路,让更多贫困群众享受到了产业扶贫的红利。(吴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