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笔者走进海螺生物质替代燃料技术改造项目施工现场,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左右两侧的工地都竖立着高大的水泥生产设备,挖掘机不停挥动着长臂,有两名工人正握着水管向地面喷洒,还有些工人正忙于搭建秸秆仓桩基、输送桩基……枞阳海螺生物质替代燃料项目正在火热建设中。
枞阳县作为农业大县,秸秆资源丰富。而农民自发焚烧秸秆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极易引发火灾,破坏土壤结构。秸秆代替水泥窑燃料后污染少,灰质渗入水泥生产能够达到节约燃煤、减少排放等目的。本项目是推进水泥行业“低碳、环保、减排”,促进秸秆高效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
“目前我们已经克服了疫情的影响,正在加紧施工。本项目于去年12月份开工,共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中的土建及上部结构施工预计于6月底完成,8月份进行设备安装调试接口,力争在9月份实现投运运行。”安全总监张慧明介绍道,“我们项目在权证办理、环评批复等方面都得到了政府部门的支持,‘特事特办’不仅让项目被列入枞阳县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中,也让我们克服了疫情影响,全力抓好复工复产工作。”
据了解,水泥行业是我国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之一,利用生物质能代替煤炭是水泥行业的发展趋势之一。本项目将农作物秸秆代替部分煤作燃料,能推进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处理,降低水泥生产成本,兼具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张慧明告诉记者:“本项目总投资1.02亿,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处理30万吨秸秆生物质替代燃料,每期分别年处理15万吨,每年可节约8万吨燃煤。我们对所需的秸秆质量、水分要求不高,适应当地实际情况,为我县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谈及高温天气对工人施工的影响问题时,一位负责人告诉我们:“我们早就确定了一整套防暑降温预案,当气温达到35℃及以上时,公司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一线工人的工作时长,也会开展一些‘送清凉’活动。”(周煦妍)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木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