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消息:7月12日上午9时30分,笔者探访枞阳县城关小学安置点,这里目前集中安置了铁铜乡126名老弱病残小受灾群众。安置点的教室都统一安装了纱门,里面准备了被子、折叠床等,配置了矿泉水、方便面等保障群众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设置了医务室、活动室、警务室、留观室等。
来自向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们,正在教学楼的空地上有序摆放血吸虫病、新冠肺炎防治及洪涝灾区卫生防疫宣传牌,他们每天要为安置人员发放口罩,同时落实好各项卫生防疫等要求。
“大家都起来活动活动,整天在床上躺着对身体不好……”来自红十字会的志愿者有的在打扫卫生,有的发放物资,有的走进教室拉起群众,和他们一起做运动。一时间,教室前是空地上,站满了群众,在志愿者的引领示范下,一起甩手、踢腿做运动,片刻的阳光普照,一种家的温暖感觉在校园里升起。“老年人因为在家里长期从事农业劳动,但是到了安置点以后,很多人都躺在床上,存在健康的隐患,我积极的建议他们多做一些运动,到室外多呼吸新鲜空气,多增加一些锻炼。这样对身心有好处。”县红十字会志愿者、心理老师唐静说。

“感谢共产党啊,为人民服务。”锻炼的人群里,鲍时年老人反复对志愿者说着这两句话,他家住铁铜乡庆丰村八棚组,今年90岁了,在这个安置点年龄最大,经历过多次在大水中迁移。
这个安置点里,还有两个小学生跟着奶奶在这里。我们发现他们时,其中的鲍其美小朋友正在安静地看书, “我是9日来这里的,觉得这边的环境还是挺好的,没有耽误我的学习,这边也可以看看书,写写作业之类的。我爸爸妈妈在铁铜大堤上守埂,今天晚上我要和他们视频。”她微笑着对我们说。
“在安置点方面我们重点做好安全管理和服务工作,安全管理上面进出要有交接手续。在日常生活管理上面,我们管理人员每天不间断巡查,至少保证上午巡查一到两次,下午保证巡查一到两次,到夜间睡前要进行巡查。看看安置对象的身体状况和在位情况。就是做好内部设施工作,在安置点单位的支持下,增加了防滑护栏,防止老人摔倒。设置淋雨间,开水间。每天量两次体温。伙食方面,每天30元标准送盒饭,盒饭送到每个安置室。”采访中遇见正在查看安置房间的铁铜乡纪委书记徐志胜时,他嗓音嘶哑地想我们介绍安置情况。
当天上午11点半,我们来到藕山中学安置点,这里集中安置了凤仪乡首批受灾群众。 “这安置点我是昨天过来的,这里面生活上各方面安排得非常周到,伙食又好,政府对于这些老百姓,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从我内心来说是很感激的,感谢政府感谢党。”红巾村村民陶小冬正拿着饭票,准备到食堂吃午饭,见到我们感慨地说。食堂里,群众正在有序排队打饭,乡里、学校的工作人员在维护秩序,有马铃薯炸肉,肉末茄子、芹菜炒豆干等四菜一汤。 “我们尽最大能力,为安置对象做好饭菜,让他们吃好,吃得放心。”藕山中学食堂负责人程安生表示。盲人朱黑货在津津有味地吃着,旁边的村民站在身边,说,“慢慢吃,不急,等你吃完了我扶你去宿舍。”

安置点负责人凤仪乡党委委员殷永正说:“凤仪乡藕山安置点目前有111人,男的是56个,女的是55个。年龄最大的92岁,小的4岁。乡里发放了生活必需品,如洗衣粉,牙膏牙刷。目前,灾民在这个安置点过得安心,也过得舒心,大家像一个大家庭一样,互帮互助相互支持。”
政府对群众的关心无微不至,红巾村村民朱根才,转移前被狗咬了,打了三针狂犬疫苗,当天上午,乡里派专车安排专人陪他去池州打了第四针疫苗。殷永正表示,如果第五针时间还在安置点,也照样专车接送,切实解决老百姓的后顾之忧。
在安置点,村民们有什么需求,工作人员会尽量满足。另外,还有医护人员跟他们同吃同住,村民要是有个头疼脑热或其他不适,24小时都能得到及时、妥善诊治。
笔者临走前,朱根才说,通过这次经历,他更明白了什么是灾害无情人有情,对于未来的日子很有信心。
7月9日,因当前长江枞阳段水位全面超警戒线并持续上涨,县防指发出命令,按照《铁铜、凤仪、长沙三个江心洲紧急转移安置预案》,开始有序组织江心洲人员转移。根据预案,铁铜、凤仪、长沙三个江心洲需转移6000多人,绝大部分投靠亲友。据统计,截至7月13日,铁铜、长沙和凤仪三个江心洲合计分散安置6815人,集中安置477人。除三个江心洲外的其他乡镇合计集中安置633人,全县累计转移安置合计10607人。(徐连祥)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徐连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