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枞阳 >正文

志愿之光照亮风雨前行路

时间:2020-08-17 09:34:53
——枞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抗洪抢险综述
七月流水,滔滔不绝。洪魔肆虐,家园告急。在防汛抢险最危急关头,枞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挺身而出,查险情、筑堤坝、堵管涌、慰官兵、暖灾民……哪里有需要,他们就出现在哪里。
风雨同舟,守望相助。枞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无畏风雨,以爱为责,在抗洪抢险中汇聚起最坚实力量。
狂风暴雨敢担当。入汛以来,枞阳暴雨不断,在防洪吃紧的日子,枞阳境内江河湖泊全线告急,拱卫10余万群众安全的县城防洪墙即将漫顶,汛情就是命令,全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闻“汛”而动,向水而战,奔赴一线主动担当,一个个临时党支部瞬时成立,一支支抢险突击队迅速组建,江河湖库的堤顶坝头,重特大圩口的险工险段,红色党旗高高飘扬,象一个个坚强堡垒,似一枚枚“定海神针”凝聚起无穷力量。近45公里的枞阳长江大堤上,3000多名干群日夜巡防,筑起坚不可摧的红堤。1000余名机关党员干部,24小时值守在防洪墙,守护着“悬河”中的县城。汛情持续,暴雨狂泻,水位猛涨,广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在险象环生的洪流疾浪中书写了一个又一个可歌可泣的抗洪壮举。
“洪水不退,我就不退”。会宫镇会宫村57岁的村委会主任张贵来发誓要坚守到雨过天晴;
“我水性好,能坚持”。在五七圩一个无名英雄水中堵塞涵洞坚持不换人;
“我是党的一块砖,党哪里需要搬哪里。”长沙乡人大主席、党员志愿者刘清学面临江堤疑似管涌险情义无反顾跳入水中查勘……
在白荡湖流域、在菜子湖流域、在枫沙湖流域,在耦山镇的赵青联圩、在麒麟镇的团结圩、在项铺镇的唐山大圩、在横埠镇的后方大圩……广大党员志愿者凝聚在飘扬的党旗下,坚守“一条底线,不亡一人;两个重点,县城和长江大堤;三线作战,城防、江防、湖防!”使命,日夜奋战,与时间赛跑,迎战一轮又一轮强降雨,唱响抗洪战天歌。
这些平常时平凡人,洪水袭来,他们践行初心,勇往直前,表现出坚韧与执着令人肃然起敬。
急风骤雨勇作为。7月9日12时起,枞阳县防汛应急响应提升为I级。从这一天起,全县各级党政机关干部取消双休,以战时状态投入防汛抢险战斗中。
“青年,请出列!”,“退役军人再出征“,”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争当防汛抗灾先锋队和突击队“……危难时刻,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退役军人纷纷行动起来。枞阳县军人事务局招募令一出,家住本地的,从合肥、江西、江苏、浙江、上海等地赶回来的退役军人,仅用1天时间,第一批近50人退役军人先锋队集结完毕,奔赴抗洪一线。在枞阳团县委组织下,县城区有200多名返乡大学生、社会青年报名,参与到一线巡查、物资搬运、后勤保障等志愿服务中。
7月11日23时,桂坝江水位达16.36米,超三个江心洲保证水位0.02米。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出铁铜、凤仪、长沙三个江心洲立即转移安置的命令。长江风高浪急,江心洲转移需要乘车、坐船, 而安置人员多为老弱妇幼,如何保证安全?关键时刻,铁铜、凤仪、长沙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200多名志愿者全员出动,铁铜乡乡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支队长侯丽霞亲自参与到扶老携幼的队伍中,三个乡2000多老幼人员终于在规定时间内安全转移。
非常时期,采取非常之策,动员非常之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暴雨轮番狂泻,汛情持续发展,枞阳县先后发出江心洲紧急大撤离、县城防洪墙周边群众连夜撤离和全县居住低洼地带受水患威胁的群众撤离命令,1.1万人离开故土,投亲靠友,或接受政府安置。为缓解县城区防洪压力,在汛情之初,枞阳县就末雨绸缪,举非常之力,700米河段上,37台挖掘机、6台推土机、4台破碎机24小时同时作业,风雨无阻,两天时间打通连城湖与羹脍赛湖之间的河道。
吞风饮雨见真情。大灾中谱写大爱,危难时彰显精神。在境内河湖江堤全线破警超保的万分危急时刻,7月11日晚,逾千名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星夜驰骋,赶赴枞阳支援抗洪抢险。战士们博击风雨,昼夜鏖战,转眼十多天过去,许多战士头发长长,严重影响了军容军貌。曹中海,县城一位颇有名气的理发师,听说部队战士要理发,立即关了店门,六天时间,他先后为200多名战士理发。全县20多名理发师象曹中海一样志愿为援枞抗洪部队1400余名官兵理发。一位部队首长感慨地说,军民一家亲,感谢你们志愿者为我们部队在抗洪这种艰苦条件下依然保持了新时代军人风貌。妇联、工会、团县委等群团组织组织志愿者先后多批次为援枞部队送去绿豆汤、清凉油、花露水等防暑消夏物资和猪肉、牛奶、方便面、矿泉水等生活物资慰问抗洪战士。充分彰显了军爱民民拥军的深厚情谊。
洪水无情,生命至上。枞阳县先后设置安置点17个,接待转移安置群众1200多人,城关小学是全县最大安置点,入驻人数最多时229人,徐志胜领着铁铜乡13名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当起了“后勤总管”,负责安置点受灾群众的饮食起居、环境保洁、卫生防疫、安全管理等日常事务。许多来自教育、医疗、村居社区等行业的志愿者听说安置点人多事忙,纷纷到各安置点帮忙服务,有的当起心理辅导员、有的当起舞蹈教练、有的当起孩子们家庭老师,各尽所能,各施其长,县黄梅戏研究中心志愿者还送戏到安凤中学安置点,给群众送来欢乐。
在安置点设置之初,中国好人胡晨志愿服务队紧急发起募捐购置1000张床铺和牙膏牙刷、毛巾、脸盆等生活用品,解决安置点燃眉之急,他们常态化蹲点服务,帮助安置点打扫卫生、整理铺床、安装纱门,把一个个做为临时安置点的普通教室打扮成受灾群众温暖的家。
风雨同舟,志愿同行。日月无恙,山河安澜。历经风雨,枞阳继续行走在奋进的道路上。(谢正平)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徐连祥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