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暑热犹在,走进义津镇姚王村却让人倍感“清凉”,绿草茵茵,鸟语花香,树木葱茏。更让人流连忘返的是一面面文化墙:山川河流、江南水乡、丰收田野、静谧小村……在这里,农民抬头就能看见墙壁“讲故事”,中华传统文化、红色故事、风景名胜、村规民约等一笔笔描绘在墙上,让小村庄成为艺术创作的画廊。这一切都得益于我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内外兼修”:不仅实施了垃圾处理、清淤、公共服务设施、村庄绿化亮化等“十大工程”,而且探索出了一条“美丽乡村+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之路。
走进金社镇桃山村,干净整洁的村容让人眼前一亮,排排房屋粉刷一新,树木郁郁葱葱,健身广场设备齐全……村民刘振说,美丽乡村建设,不但使人们的环境整洁干净,更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而且使人们的生活更加诗意。据悉,自“十三五”以来,我县共布点规划建设134个中心村,2015年到2020年共计建设56个省级中心村、49个市(县)级中心村,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
“我们的美丽乡村建设做了到‘四个结合’:与村庄实际相结合;与人文资源相结合;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引进新理念,力求精深细,进一步提升中心村建设的档次和品味……以中心村为纽带,提升‘串点连线’间的环境效果,打造若干个美丽乡村示范带、示范片,变‘盆景’为‘风景’……”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推进中心一位负责同志介绍道,我县是个文化大县,底蕴浓厚、薪火相传,根据中心村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突出文化优先,依托山水、人文、产业等资源,深度挖掘整理,每个省级中心村均提炼了村庄主题,充分展现中心村地域之美、发展之美、生活之美、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彰显中心村特色和品味。有的彰显村庄文化之蕴,如“文山流韵,花海双胜”的浮山双胜中心村、“边山书声远、江冲翰墨香”的项铺边山中心村。有的展现村庄自然风光之美,如“水泊人家,荷塘秀色”的麒麟泊塘中心村、“竹元深处、云水秀山”的金社秀山中心村。有的展示村庄民风淳朴和谐气象,如“旅居相融,大美官青”的钱桥官青中心村。有的展示村庄民风淳朴和谐气象,如“山水万桥、美的生活”的山万桥中心村、“梅庄云水、胜利田园”的义津镇胜利中心村等。
近年来,我县还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一体化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我县把中心村环境整治作为建设的基础和重点,优先开展“清拆改”。通过大力开展农村垃圾治理、扎实推进农村污水处理、稳步实施农村厕所改造,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理事会动员百姓利用废砖废瓦建设‘五小园’,经常协调居民搞好屋前屋后的环境卫生,理事会还发挥监督作用,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提高了村民的满意率……”义津镇姚王村中心村建设理事会成员伍友青告诉笔者。
据悉,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我县各地都了成立村民理事会,引导群众积极主动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同时,严格项目工程监管,规范项目资金使用和管理,确保中心村建设每个环节不出任何问题,确保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廉洁工程,成为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民心工程。创新“联动、合作、长效”机制,实施“三项调度”、督办单、约谈制度。开展蹲点督导指导,每月排定重点工作安排,对照项目建设计划,明确项目开完工时限、责任人,清单推进,销号落实。围绕工作重点,细化工作任务,强化过程管控,确保中心村建设按照时序进度和节点进行推进,确保美丽乡村建设长治久美。(蒋骁飞/文汪华君/摄)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吴玉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