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紧紧抓住时代发展新机遇,加快推动枞阳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一、准确把握枞阳融入长三角的战略定位
中央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定位是: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改革开放新高地,简称“一极三区一高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已经一年多,习近平总书记对各地的工作是肯定的,认为工作抓得紧,有不少亮点。无疑,这是我们加快推动融入长三角发展的巨大动力。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准确把握自身在区域发展中的基本形势,是实现区域加快发展的基本前提。加快推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必须对枞阳在长三角区域的现状有精准的判断,才能在国家战略定位中精准选定目标站位。
整体来看,枞阳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有利条件不少:一是区位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良好,自然资源丰富;二是有长江经济带重点开发地带和革命老区发展政策支撑,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三是枞阳滨江地带长,是国家区域开发政策全覆盖县份,当前整体发展态势较好;四是近年来枞阳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逐步发力,一批新兴产业和重点企业正在做大做强。知不足而后强。但不容忽视的是,枞阳县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制约因素也很多,如要素配置程度低、体制机制活力不足、产业结构不优、城镇化的带动力不强、与长三角其他县市相比差距很大等。
正是基于对枞阳发展格局的客观判断,中共枞阳县委制定了《枞阳县贯彻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工作方案》,明确枞阳县融入长三角的战略目标定位是“两地两区”:长三角产业转移承接重要基地(从承接传统产业向承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半导体等高端产业扩展)、长三角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基地、长三角协同发展配套服务示范区、长三角生态文明建设样板区。这个目标定位是具体明确的,标准要求也较高。当前,我们要结合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尤其是结合枞阳县“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将战略目标科学化、系统化、具体化。
二、准确把握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加快推动枞阳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必须对党中央战略意图领会到位,把枞阳放到长三角一体化全局、安徽发展大局中去谋划;必须创新方式方法,围绕重点领域和重点难题进行突破,以点带面加快一体化进程。
关于一体化,我们认为枞阳要在八个方面提升支撑能力。
第一,规划编制一体化。目前正值“十四五”规划编制的开启期,要重点围绕交通、能源、信息、科技、环保等专项规划与长三角的战略规划、安徽省以及与周边的铜陵、安庆、合肥、池州等城市总体规划有机衔接,坚持合作一盘棋,强调规划一张图。
第二,市场融合机制一体化。要着力推进区域一体化大市场建设,切实在放开市场准入、行政审批等方面,努力打造长三角地区最优营商环境。
第三,科技协同创新一体化。枞阳距离G60九城市空间距离最近的是合肥和芜湖。要抓紧选择若干关键领域、重点产业,如铝基新材料、万华智能家居等尽早参与长三角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联手长三角地区尤其是与合肥、芜湖开展产学研合作,全面推动长三角科技成果在枞阳应用转化。
第四,产业协同发展一体化。要尽快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积极争取对接上海的国际金融和现代服务业、浙江的互联网和数字产业、江苏的先进制造业、省内的科技创新产业,精准“双招双引”,深度参与一体化分工和协同发展。当前,要尽快谋划对接重点大项目,努力入选沪苏浙皖合作项目库。
第五,推动基础设施的关联促通。枞阳与长三角城市互联互通水平还很低,铁路是枞阳多年来发展的短板,必须“以三铁争一铁”:以铁的意志、铁的政策、铁的班子争取枞阳尽快融入国家铁路网建设。全面提升与长三角发达地区的通达性和便捷性,打造周边城市1小时通勤圈。
第六,促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重点有序地开展一批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民生工程建设,在就医结算、公共交通、旅游惠民等“一卡通”服务基础上,通过项目引进在优势产业研发、医养结合、文旅教育、生态旅游等领域与长三角城市步入同城化时代。
第七,推动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枞阳生态环境是外地无法复制的优势资源。必须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主动对接长三角生态示范区,共同推进、完善长三角跨区域环境污染联防联治机制,实施好“林长制”和“河长制”,在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徽样板中创新路径。
第八,构筑都市圈竞合新模式。处于合肥、安庆、铜陵、池州四个城市的中心地带,枞阳不在交通结点上,但也为枞阳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要坚持求真务实精神四面出击,以不同的侧重点参与合肥都市圈和皖江城市带,促进“多向共赢”,全方位构筑新型都市圈竞争合作模式。当前,要紧紧抓住合肥都市圈即将接受铜陵加入机遇,做好与圈内的庐江、桐城提前对接工作。
关于高质量,内涵极为丰富。首先,要以高质量标准锻造硬实力。要坚持高质量标准编制“十四五”规划,发展现代农业,推进铝基新材料产业集群、万华智能家居产业园区建设,大力发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其次,要以高质量标准塑造软实力。要以高质量标准打造学习型枞阳,切实提高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政策执行力;推介宣传新枞阳,提振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精气神;建立和完善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推进机制、创新机制,争创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三、选准枞阳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突破口
枞阳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不可能全面开花齐头并进,而是要选准那些与长三角先进发达地区存在相接近、相关联、相错位、相互补的产业、企业作为突破口,实现快速融入、高质量融入。
第一,利用生态环境,增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底气。枞阳地处北纬31度,是地球上奇迹最多、奉献人类最卓著的区域。枞阳纯天然的生态环境在长三角地区是独一无二的,是我们加快融入长三角的底气所在。要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利用优质的生态资源环境,把保护和利用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建设生态强县、粮食强县、水产强县,成为长三角居民乃至海外市场优质粮油副食品争购的首选地。
第二,挖掘文旅资源,彰显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大气。区域发展总是各有所长的,我们的长处除了生态环境资源外,就是历史文化。当前,要以明晰的路线图加快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速度,以具体项目承载创建的质量,统筹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发展,建设周边城市的后花园、长三角大城市居民重要的康养基地。
第三,高擎信息化大旗,增添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勇气。农业现代化需要特色、工业现代化需要核心竞争力,其终极依赖是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枞阳要率先实施“智慧乡村”工程,开启“云上枞阳”,在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加快实现“两化融合”,推进以智能机器人为主的高端制造业例如智能家居制造、智能康养设备制造、智能节能环保设备制造业发展。
第四,锚链若干重点,锻造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锐气。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必须要有一批先遣军。依据枞阳产业基础,我们认为应选择现代绿色农业、现代文化产业、现代服务业、新材料工业、高端制造业作为融入长三角的五大产业先遣军。
四、以昂扬勇毅的姿态推进枞阳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省一市各地已经形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之势。如此发展关键期,枞阳等不得也慢不得,争先进位是唯一选择,我们应当以昂扬勇毅的姿态推进枞阳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枞阳发展不够,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思想解放不够,因而丧失很多机遇、走了不少弯路。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枞阳追赶跨越的历史机遇。要坚决摒弃“发展农业没有地方财政收入兴趣不高、发展乡村旅游只富民不富县、发展工业就要大而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枞阳难作为”等错误认识。解放思想,领导干部必须带头。要以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跳出条条框框限制、穿透惯性思维迷雾、摆脱局部利益束缚,振奋精神、推动一体化进程。解放思想重在行动,广大干部要走出办公室、会议室,走进企业、走进社区、走进乡村,察实情、出真招、办实事、求实效,以创新发展的实践解答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这个时代命题。
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要加快构建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一是推进创新发展,通过开发园区、优势产业、重点企业为载体,积极主动对接、对标看齐上海等国家级创新城市。二是推进协调发展,要积极北向争取融入合肥都市圈,东进融入长三角都市圈,做出实质性的努力。三是推进绿色发展,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枞阳)经济带,擦亮美丽枞阳的生态底色。四是推进开放发展,当前要分层次主动与开放前沿城市对接合作,与上海、宁波合作加快现代化通关口岸建设,与宁国市、郎溪县等市县合作对接浙江和江苏两省,借力皖南国际旅游示范区做实做强枞阳全域旅游。五是推进共享发展,改善营商环境,加强社会治理,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必须打造一支干事创业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把政治标准作为第一标准,确保干部队伍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要切实强化党建引领,营造干部干事创业的浓烈氛围,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让担当者有掌声、受重视、得实惠,教育引导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切实“在其位、谋其政、干其事、求其效”,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奋力谱写现代化美好枞阳的壮丽篇章。
执笔:王松柏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木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