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枞阳 >正文

【长江禁捕退捕在行动】渔民退捕上岸 生活很有奔头

时间:2020-10-22 14:55:59

  今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开始常年禁捕。

  在枞阳,一批批以打鱼为生的渔民开始上岸转型——

  “渔船上的日子,总是漂泊不定,胆战心惊的。”藕山镇巢山村村民唐卫华早在1994年就开始了长江捕鱼生活。

  唐卫华还记得,一张十几米长的木船,十几个渔民,风里来,雨里去的,从安庆到池州再到铜陵,吃喝在船,居无定所,就连回到离岸10公里的家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渐渐的渔民依靠小型捕捞工具已无法维持一家子的生活。

  在长江打鱼20多年的唐卫华告诉笔者,其实几年前他就开始发现,鱼越来越少,甚至有些鱼濒临绝种,“再这么打下去,以后恐怕无鱼可打了。”人到中年的唐卫华不知该如何是好,盘算着,思索着,考虑着不打鱼后的日子该干些啥?

  2015年,唐卫华决心要去岸上探一探,闯一闯,不再单纯的靠江吃江、以鱼为生。

  唐卫华作为当时最早一批上岸拓展产业的渔民,勇气是有的,但接踵而至的现实困难也在考验着他的意志。自幼打鱼的他一没特殊技术,二没博学的学识,从零起步的他回到了那个陌生又熟悉的家乡藕山镇巢山村,将那一片又一片被荒置,被隔浅的农村耕地流转起来,走上了稻虾综合种养这条从未触及过农业之路。

  参加新型农民职业培训,请教周边种粮大户指导,引进优质的太湖糯、光明糯,建塘开渠播稻施肥,起早摸黑一刻也不停歇的唐卫华终是种出了出籽率高被人称赞为“无一粒败籽”的水稻,2016年其家庭农场还被评为铜陵市农技推广示范基地。“其实,当年我们连最基础浸稻籽都不知道怎么做呢。”唐卫华不经意的说起了最初的困窘。

  自上岸后,唐卫华就整日窝在自家的庄稼地,琢磨着稻田、龙虾,渔业俨然成为他闲暇时的爱好。即便是在刚起步就遇上2016年洪涝灾害导致颗粒无收的光景,他仍坚守在稻田里,甚至将流转的500亩土地扩展到800多亩,于2020年正式退捕。“其实就算是没有退捕政策,我也不准备再回船上打鱼了,现在的日子比以前‘水上漂’的日子安稳多了,还能照顾到家里。”唐卫华喜不自胜的说道。据介绍,他们家因为有2个残疾孩子,2014年被评为贫困户,上岸后两年也就是在2017年,实现了脱贫摘帽。

  如今,技术越来越娴熟的唐卫华科学规划,将流转的土地一分为二,稻虾共养基地占地400多亩,纯水稻种植400亩,每亩均产水稻1200多斤,年销售成品虾25000斤,年纯收入逾20万元,带动周边十几户贫困户务工增收促脱贫,成为全村闻名的贫困户发展产业典范。

  秋风习习,稻谷将熟。对唐卫华来说,从江面到岸上,变化的是地点,不变的是那份勤劳致富的初心。也就是抱着这份执着的信念,唐卫华终是迎来了这满仓丰收的喜悦。(吴玉婷)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木子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