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河穿城而过、湖塘星罗密布的枞阳,因水而兴,因水而美。
为了城区河湖连通和水环境治理,我县引入了ppp模式,对其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涉及连城湖、羹脍赛湖、望龙湖、月儿湖、莲花湖、小桥圩湖,属于长江流域湖泊水系。项目实施范围为主城区湖泊水体,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积约10.54平方公里。主要包括道路建设、清淤疏浚、沿线截污、水生态修复、景观绿化等一系列水利工程措施,构建“一廊、一环、双核”的水生态空间,盘活水“文章”,确保县城区河道水体岸线自然化率≥80%,城区河道绿化普及率≥85%,地表水Ⅳ类及以上水体比率≥60%。
在连城湖游艇码头,清澈的湖水波光粼粼,一群白鹭在湖岸两旁休憩,偶尔掠过水面觅食。以《天仙配》为主题琵琶雕塑在阳光照耀下散发着光芒,雕塑、水景、廊桥等组成层次丰富的景观主轴线。远处的群山,郁郁葱葱,像是一幅风景旖旎的绿色画卷。

“我家就住在这附近,一到傍晚我们下班后都会带小朋友过来散步,这里的环境很美,让人觉得很惬意。”居民刘会琴告诉笔者。水文化和水环境治理紧密相融,让广大市民在享受水清岸绿的人居环境时,还能体验到有浓浓文化气息。
“项目通过建造生态泊岸、生态湿地等措施,对整个连城湖的水环境和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争取把连城湖打造成一个湖光山色、郊游野游的好地方。”连城湖游艇码头项目负责人李龙说道。
园内水草繁盛,岸上绿植丛生,一池清水碧波荡漾。岸上“海盗船”、滑梯、攀爬架等儿童游乐设施一应俱全……如今的三角公园,水清、岸绿、景美,曾经不起眼的小水塘变成了天然小氧吧。在湖面,一位工作人员正乘着简易小船拿着竹竿捞着湖里的水草。水底清淤、种植水生植物、景观绿化、设置水力推动器,“活水”来了,水流由此恢复了生命。

“三角公园占地255亩,水域面积150亩,项目从去年10月底开始,到现在基本上进入收尾阶段。项目通过海绵城市以及生态治理,对区域进行提升和改造,实现舒适宜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风景带。”县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建设单位工程部经理尹献亭告诉笔者。
在莲花湖和月儿湖治理现场,几台挖机正在忙碌地进行清淤作业,这边工人们垒起石头用网扎好石笼,另一边则忙着在铺设污水管道,一片繁忙景象。
三角公园、连城湖游艇码头的整治成效,仅是枞阳县水环境治理的成功范例之一。
2019年,枞阳推出县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涉及枞阳12个子项目、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积约10.54平方公里的环境整治,治理总投资约21亿元。项目以水环境提升为主线,以控源截污为基础,以提高湖泊自净能力生态修复为手段,进一步提升县城公共服务配套能力,着力构建水润慢城的整体形象,多维度、全方位打造“水绿相融、人水和谐”的长江绿色生态景观长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水环境治理的关键在于“综合治理,全面统筹”。通过铺设截污主管网,将沿湖居民的污水汇集,导入污水提升泵站进行再处理,从源头阻断污水直排入湖的途径。随后进行湖底清淤,引入清水,在污水源头、补水问题解决后,开始整治岸边环境。通过对湖体四周岸坡进行景观改造,打造阳光草坪、水景观,形成生态活水体验空间。同时对清空的湖体进行生态修复。通过投放食藻虫、游鱼、螺类,种植水草、莲藕,安装增氧设备等,构建水生物群落,恢复水体的自净功能。
用自然的方式重建自然,营造河湖湿地原生态水生系统,活水常流将成为“美丽枞阳”新常态!(周若扬)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木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