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枞阳 >正文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真情换真心 扶贫暖民心

——记铁铜乡中南村选派帮扶干部张文龙

时间:2020-11-17 11:28:35

  在乡间小路、田间陡坡、水塘堤梗、村居屋舍……总能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骑着电瓶车在铁铜乡中南村里入户走访,他就是张文龙。2019年2月,应组织安排,县生态环境分局信息监控中心、综合室副主任张文龙被选派到铁铜乡中南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

  在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一年多来,他,一人,一车,来回穿梭,时而是村民解忧纾困的“朋友”,时而又是乡村里把脉问诊的“医生”,身份多变而又丰富的他,即便工作“挂伤”依然上阵不掉队。他说,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在脱贫奔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让村民们都过上好日子。

  知心冷暖为民谋利

  初到中南村,扶贫工作千头万绪。如何抽丝剥茧,迅速打开局面,张文龙决定跟着村两委的同志,还有村里的老党员,全方位摸排走访全村77户贫困户204人,对每户贫困户家生产生活、住房就业基本情况做到了如指掌。

  渐渐地,张文龙和村里人熟络起来,起初的陌生感也慢慢消失,村民们开始愿意敞开心扉和他聊些家长里短。“张队长,咱们沟渠到旱季就抽不上水,一到汛情,就担心内涝,淹没农田。”“张队长,你看这是砂石路,一到下雨天它就泥泞不堪。”……桩桩件件,记在张文龙心中,他要用实际行动去为民落实。

  前进至五段村民组沟渠由于村里集体经济薄弱导致修理搁置,张文龙便带着村干部一起向相关部门争取项目,筹集到扶贫项目资金17余万元,对前进五段村民组沟渠进行了彻底的清淤,使周边300余亩农田免遭今年洪涝损失。针对中垏村民组至老垏村民组400余米砂石路坑坑洼洼,阻碍出行,他便带领村“两委”多方筹资20万余元进行道路硬化,让村民从此告别了“尘土飞扬,崎岖不平”的日子。

  把准症结,谋求发展

  张文龙的“第一书记”的任职“旅程”,就是不断的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索解决中推进。中南村是铁铜乡集体经济薄弱村,农业种植结构单一,产业发展滞后,如何能谋得更好的发展,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张文龙在深入调研、“望闻问切”后,决定造血除病根。在张文龙的带领下,村“两委”多次外出考察学习先进村集体发展经验,同时结合中南村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培植壮大特色产业。

  2020年中南村集体流转300多亩土地,分别种植黄蜀葵、小麦、大豆等农作物,项目的实施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促进了村集体经济长期发展,同时也解决了10户贫困户的就业问题,为贫困户经济收入的增长打下了良好基础。在张文龙和村“两委”积极投身下,2020年中南村集体收入预计达到23万元,顺利脱掉经济薄弱村的帽子。

  带伤工作,全力扶贫

  2020年8月的一天,张文龙像往常一样骑车走访贫困户,却因下雨乡村道路湿滑不慎摔倒,造成腰椎骨折。受伤住院后,他并没有因伤退出脱贫攻坚战场,当时又正值扶贫迎检的关键时刻,他放心不下手中的工作,坚持和村里进行沟通推进工作。出院后,按照主治医生康复治疗建议,必须在家继续卧床修养至少4个月,可他硬是闲不住,休养才40天就回到了村里。家人、朋友、同事都劝他再等等,他却坚定的说,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是村里的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应该冲在最前面,带领大家打好脱贫攻坚收官大决战。尤其是现在这个特殊时期,洪涝灾害刚过,更要全力以赴降低其对脱贫攻坚的影响。

  靠自种自养进行创收的村民张银霞,就因为今年夏天连阴雨的洪涝灾害耽误了夏种,造成田地荒芜,影响基本收入。得知情况后,张文龙因户制宜,在统筹考虑她的身体、家庭等情况后,第一时间联系她,为其安排了公益性岗位,与此同时,为了帮助她们家能渡过这段艰难时期,及时将其纳入低保,防止因灾致贫。

  其实,张银霞也只是张文龙帮扶的众多村民的一个缩影。为了让村民们在洪灾后能尽快进行生产自救,张文龙和村“两委”组织了40位贫困户参加农技专家培训,发放了时令种植、收成快的种子,联系国元保险进行理赔,解了村民们的燃眉之急。

  如今的中南村,到处都是崭新气象,便利出行的村组道路,整齐划一的蔬菜大棚,照亮山村的太阳能路灯……鼓足干劲的村民们,个个都踊跃奋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吴玉婷)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木子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