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4日,在枞阳镇石岭社区见到钱春琴时,她正在厨房忙碌着。今年64岁的她,四十多年来,照顾和伺候多病残疾的老伴,与丈夫患难与共,风雨同舟。她孝老爱亲的情怀,自强不息的精神,在社区传为佳话。
“我每天早上5点就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给老伴揉背,然后烧好开水,赶紧去菜市场买菜,迅速买好就往回赶,之后,一天的时间都会在这间房子里忙的团团转。”钱春琴稍许急促的说道。
钱春琴的老伴周志华今年72岁,2017年度铜陵好人,原枞阳县工商局退休干部。曾两次因公负伤致残,左上肢缺失、左下肢髌骨粉碎性骨折。
“结婚之前,我是村里生产队女队长,虽然不识字,但是聪明能干、乐于助人;媒婆和我说了周志华的情况后,我很感动也钦佩,在争取父母同意后,就毅然决然的嫁给他了。当时家里穷,没有钱结婚,还是借80块钱旅游结的婚,那时候只要两个人好好的,没觉得有多苦,那个年代的感情,质朴而纯真。”钱春琴嘴角上扬的回忆道。
1980年,钱春琴和周志华结为夫妻,婚后,家里的重活累活都被钱春琴包揽了,但她还几十年如一日的用心照料丈夫的生活饮食起居。然而,命运又给钱春琴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2005年8月,正值暑假,正在读高三的儿子在大山水库游泳,不幸溺水身亡。回忆起那段日子,钱春琴说:“听到消息的那一刻,我就昏倒了,醒过来,头发就白了。那种心里的痛,我得每天用头撞墙才能有所缓解。逢年过节,我做团圆饭的时候都会偷偷的哭;深夜想起他的时候,泪水都把枕头浸湿了。”说着说着,钱春琴不禁眼眶湿润,握着笔者的手也忍不住颤抖。
2008年底,厄运接踵而至,一直残疾多病并遭受丧子之痛的老伴又查出了胃癌。钱春琴强忍悲痛,带着老伴先后到枞阳县医院、铜陵市立医院医治,最后又转到合肥省立医院,通过手术成功把胃和贲门切除,她凭着一股与命运较量的韧劲,硬是把老伴从死神手中夺回来。
“父亲生病那段时间,正逢我单位调岗,我妻子工作也非常忙还要带孩子,住院几个月时间,只有母亲一直在病床前照料。每天给父亲喂饭,不停地为他按摩和翻身,怕晚上睡着照顾不好父亲,不敢租床单独睡,累了就趴在床沿休息会,这一忙碌就是几十天,母亲劳累的从160斤瘦到130斤。”大儿子周剑心疼的说道。
出院后,钱春琴每天清晨给老伴的捶背按摩,还变着花样给老伴烧饭做菜,调养身体。老伴一顿不能吃太多,但营养要跟上,钱春琴就一天坚持给老伴做7、8顿饭。老伴周志华说:我这个情况,普通人坚持一年都很难,她却坚持了四十多年,她对我,对我们这个家庭的这份感情、这份恩情,比山重、比海深。可以说,没有钱春琴,这世上早就没有我周志华了”。老伴周志华语言梗咽的说道。
日月流转,老伴的身体也逐渐好转。2016年初,钱春琴还发扬“妇女能顶半边天”的自强不息精神,在不影响照料老伴的情况下,响应政府大众创业号召,成立了枞阳县万年红农贸商行,销售农村土特产,并注册“白云崖”、“枫沙湖”、“金枞”、“东香恋”等涉农商标二十余个,既弥补了家庭收入,又有力的保护了枞阳本土知识产权。
采访中,钱春琴大儿子周剑告诉笔者“父亲、母亲生活一直过得很艰苦,可尽管如此,都一直想着为社会做贡献。父亲在路上捡到钱包和重要证件,拖着劳累的身躯都要坚持送到派出所,成功找到钱包主人。素不相识的残疾老人面对挫折的生活,有了轻生的念头,父亲主动热心的去宽慰他,帮助他,最后成功挽救了那位老人。母亲不认识几个字,听说有不少本地地理标志被外地注册,就主动提出要帮助保护枞阳本土知识产权,并且注册的所有涉农商标都免费提供给贫困户们使用。父亲、母亲常教导我,就算命运是天注定的,生活也是自己的,国家和社会待我不薄,我们也要卯足了劲,回报国家、回馈社会。”
“钱春琴是个实实在在的好人,在家是贤妻良母,在外是社区好人、铜陵好人。几十年经年累月的操劳,让她也患上了慢性病,但一如既往尽心尽力的伺候我、支撑着这个大家庭。她的善良和坚韧,是朴实妇女中的麟凤芝兰,连附近居民都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我活了11年也是个奇迹,未来的日子,希望能和她一起,平稳的过好生活;同时也充分利用我们生命的余热,回馈国家,奉献社会。”老伴周志华握着钱春琴的手,双目湿润,温情的说道。(桂晨晨)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木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