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枞阳 >正文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解放枞阳镇

时间:2021-03-15 06:48:41

  1949年4月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兵团政治部出版的《华东前线》第九十期(共六版),头版头条报道《我孙丁部攻占敌桥头堡枞阳镇》,全文如下:(本报讯)我孙丁部队一部,于二十九日以江北敌桥头堡重镇枞阳镇为中心发启攻击,当日攻占下枞阳及磨金山外围据点,歼敌一部,旋即对枞阳守敌逼近包围。三十日肃清枞阳镇外围据点后,即对枞阳镇之敌攻击,当于是晚攻占该镇,歼守敌五十五军八十七团之五个连大部(一部逃窜铁板洲,位枞阳南)及刘匪东雄部一部,并有刘匪东雄部二营全部及一营五个排向我投诚。是役,计毙伤敌一三八名,俘敌九四八名(内校官一名,尉官二十名),缴获六0炮五门,掷弹筒三个,重机枪五挺,轻机枪四十七挺,冲锋枪四支,马步枪七十八支,迫击炮弹六十三发,枪榴弹二百零一发,六0炮弹二百六十二发,轻机步枪弹十六万七千八百八十四发,冲锋枪弹四百九十二发,短枪弹九十九发,手枪弹一千零三十五发,日式地雷四百枚,骡马十四匹,美式电话机八部。

  从这篇不长的新闻稿中,我们可以想像当年战斗的激烈程度。敌人全副武装占据天险,负隅顽抗。解放军战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始终向着胜利不断前进。下面,让我们跟随这篇报道还原一下枞阳镇解放的新闻史实。

  山雨欲来

  枞阳县枞阳镇滨江傍湖,丘陵起伏,群山拱卫,扼数县水口,通南北要津,地势极为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境内分上、下枞阳,幕旗山(磨金山)、白鹤峰等群山相连,犹如天然屏障。东吴吕蒙建城阻曹魏渡江南下。明末张献忠扎“四营”于此,并进军浮山寨。太平天国后期杰出将领李秀成、陈玉成在望龙庵两次召开会议,对保卫天京、扭转战局起了重大作用。

  平津战役胜利后,1949年2月4日(农历正月初六),桐城县城二次解放。 2月18日,皖西第二专署划桐城东乡、南乡和庐江、无为两县少量地区,设置新的桐庐县(1951年2月改称湖东县,1955年7月定名为枞阳县)。 3月中旬,三野第七兵团指挥21军、22军(1949年2月9日由三纵改编,孙丁部原归三纵)和第八兵团24军,跃马挥戈,一路南下进入桐庐县境。 3月下旬,二野第三兵团10军、11军、12军相继进入桐城、桐庐、怀宁县境。其时,上起枞阳镇西边的鸭儿沟,下至王家套、姚沟、北埂一带的江面,皆在解放军火力控制之下。枞阳境内,一时大军云集,准备横渡长江。

  大军渡江之前,首要任务是要扫清渡江的一切障碍,拿下枞阳镇这个桥头堡,消灭驻守在枞阳镇的敌军。而解放枞阳镇,当务之急是侦察工作刻不容缓。我军迅速地选派有经验的侦察员郭年潮、王生民等人先后3次深入虎穴,了解敌情,绘制地图,制定作战方案,作好战斗的准备。

  当时驻守在枞阳镇的有国民党55军刘汝明兵团,他们为了作垂死挣扎,一方面在长江南岸加紧布防,一方面派兵加强枞阳镇的防守。派两个步兵连驻守铁板洲,一个加强营下辖三个步兵连、一个机炮连、一个工兵连,共五个连,驻守枞阳镇及梅林墩等地。在幕旗山配有一个工兵连、两个机枪排,在白鹤峰安排一个机枪连,妄图坚守固防,阻止解放军南下渡江。同时,国民党桐城县警察局、自卫队和县政府机关及国民党特务机关桐城县调查室、庐江县逃窜来的便衣队、国民党桐城南乡联防区戡乱委员会、枞阳镇义务警察队、枞阳镇政府机关等约二百余人一起麇集在枞阳镇内。

  在枞阳镇外围,有国民党桐城县第二自卫团团长刘东雄(绰号刘小拉瓜)所属的三个营和一个特务连,约千余人武装盘踞。第一营营长徐超,驻守义津、小李庄、将军山一带;第二营营长钱武魁驻守汤沟、桂家坝;第三营营长刘敦宏及特务连随团驻守会宫。所有的交通要道、山岔路口都设岗哨。离镇二、三里远的路旁山脚均埋有地雷。镇域周围的幕旗山、白鹤峰、凤凰山、达观山、四望亭、望龙庵等地都有国民党55军的碉堡工事。还有义务警察队日夜巡逻,来往盘查,发现有陌生人或稍有可疑的人立即逮捕,扣留审讯。

  歼敌下枞阳

  随着侦察等前期工作就绪,拔除桥头堡枞阳镇、扫清渡江障碍,时机已经成熟。

  此前,1949年1月29日(农历正月初一)拂晓,人民解放军华野渡江先遣纵队9支队向驻扎在义津桥、将军山、小李庄等地刘东雄部守敌同时发起攻击,一举解放了义津桥。战斗到天亮时,敌军已溃逃到蓑衣岭、会宫一带,刘东雄和三营逃至安凤岭。我军乘胜追击,迅速占领了敌军团部驻地会宫。

  为争取刘东雄部起义,组织上先后派陈定一、何东初等同志,利用各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与刘东雄联系,劝其不要失去良机,赶快弃暗投明,争取立功赎罪。可是刘东雄执迷不悟,坚持与人民为敌。后在我军事紧迫下,无奈派一营营长徐超和三营连长刘常来为代表,与我军领导人会谈。会谈后,刘东雄指使徐超于农历2月初,率官兵开赴会宫搞假投诚。但徐超在共产党的政策感召下,思想有所触动,率全营官兵起义,并揭露了刘东雄策划假投诚的阴谋。

  1949年农历2月上旬,解放军又向南推进到安凤岭,二营营长钱武魁也率领全营官兵从破罡开到安凤岭,前来向我军起义投诚。刘东雄见我人民解放军步步逼近,封锁了自己的给养来源,就率第三营和特务连从安凤岭驻地退缩到下枞阳,投靠国民党55军刘汝明部守敌作垂死挣扎。

  1949年3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三野七兵团孙丁部,在先遣九支队枞阳渡江办事处警卫队等配合下,由会宫向枞阳镇方向挺进,兵分三路攻打下枞阳和幕旗山的守敌。第一路到望龙庵北金鸡山,配备曲射炮,控制长河、长江水面,防堵枞阳镇内国民党55军从水路增援下枞阳,又方便掩护解放军从东北方向向下枞阳进攻。第二路沿羹脍赛,经乌龙山、长河口占领长江大堤,攻打盘踞在下枞阳的国民党地方团队。第三路从东北方向主攻幕旗山。该山既圆又高,敌军以1个加强连的兵力踞守。我军炮兵以有限的炮弹,精准轰击山顶上守敌阵地。我步兵在炮火的掩护下,爬至敌阵地的近下方,炮火一停,一阵冲锋枪、手榴弹连续攻击,打得敌军落花流水。敌人未能坚持多久,就被歼灭。

  正当我军二路部队沿长河口上长江大堤,向下枞阳进攻时,突然遇到刘东雄残匪的阻击,以致战斗从中午12时起到午后3时半,持续3个多小时才结束,胜利攻下幕旗山和下枞阳,共消灭国民党55军1个工兵连、2个机枪排以及刘东雄部共500余人。刘东雄仅带妻儿及几个护兵狼狈逃窜,龟缩到上枞阳。刘部三营营长刘敦宏和特务连连长刘复舟收罗溃兵不足百人,也向上枞阳方向逃去,却被国民党55军哨兵端枪阻拦,拒绝通过,只得在白鹤峰山脚下,用木板浮过长河到广济圩,可那里也无处容身,黄昏时又仓惶逃到铁板洲。

  合围上枞阳

  1949年3月30日(农历3月初二)下午,解放军孙丁部等再兵分三路,以合围之势向上枞阳守敌发起猛烈进攻。

  第一路攻打白鹤峰,消灭山上的国民党55军加强营的机枪连。白鹤峰位于上、下枞阳之间,南临长河,北倚莲花湖,只有唯一的一条湖堤通到上枞阳,易守难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但是,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一声令下,前仆后继,直扑守敌,很快就胜利占领了白鹤峰,堵死了镇内敌人的退路。

  第二路以两个连的兵力由连城湖、小缸窑穿过长河,迂回到枞阳镇之西南侧的梅林墩,一举消灭了敌人一个排,浮虏了敌排长,占领了梅林墩,截断了援敌之路。

  第三路从上枞阳北面松茂岭进发,以1个团的兵力,用迫击炮、轻重机枪作掩护,猛烈攻击枞阳镇背后达观山上的大碉堡、小碉堡、小憩亭、望龙庵、大山头等地的守敌。一时间,枞阳镇北部,火光闪闪,炮声隆隆,炮弹、子弹似雨点般的射落在敌巢,打得敌人丧魂落魄,乱成一团。在战斗中,国民党军曾出动飞机助战。解放军战士在炮火的掩护下,奋不顾身向前冲锋,杀入敌人阵地,当日午夜十二时战斗结束。

  解放军三面包围进攻的战术,使敌人顾首难顾尾,无所适从,成了瓮中之鳖,不到1天就消灭国民党55军的1个加强营,活捉营长江学潮,浮虏官兵300余人,打死打伤80余人。逃窜到枞阳镇的国民党人员大部分集中在街头,听候编遣。有少数趁夜深过江逃跑。刘东雄和妻儿及随从护兵于当夜仓惶逃到铁板洲,与刘敦宏、刘复舟残兵纠集在一起,尾随驻铁板洲的55军两个连于当夜渡江,次日拂晓狼狈地逃进池洲城。十多天后,刘东雄纠集残匪百余人,向石台方向逃窜,途中遇上了解放军。刘东雄、史咏梅等4人化装成老百姓,侥幸脱身。后史咏梅掉了队又返回枞阳,刘东雄只身潜逃台湾。

  国民党桐城县长陈质夫属下警卫队长陈思诚,遵照陈质夫去安庆前的交待,向解放军接收人员交出了武器和县印。民国以来,桐城县共署知县、县长44任,陈质夫为末任过渡县长,至此终结。

  4月2日,解放军又渡过枞阳夹江,解放了铁板、铜板、玉板三洲。留守在洲上未撤走的55军残部等全部投诚。至此,桐庐县全境解放。

  打过长江去

  枞阳镇解放后,大军渡江战役中线指挥部就设在正大街陈氏宗祠。枞阳镇为渡江正面起渡点之一,担任这一带渡江任务的有包括孙丁部的三野七兵团和二野三兵团渡江主力、船工、支前民兵等约20余万人。据同期《华东前线》报道称,解放枞阳镇后,孙丁部即进行休整,开展一周政策纪律学习,大大提高了官兵政策纪律观念。第七兵团所属各部开展摆擂台练本领,纷纷写决心书,亮渡江“绝活”(游泳、踩水等),争当渡江英雄连、英雄排、英雄人物,争取先把红旗插到长江南岸。

  部队休整同时,桐庐、桐城两县支前司令部,召开支前会议,募集粮、草等物资,发动群众抢捞、抢修、抢造渡江船只;还编组渡江船队,配合解放军开展渡江突击队员水上练功和军事训练。桐庐渡江办事处和桐庐船舶工会组织1000多名船工,进行渡江动员;桐庐渡江办事处还在白兔湖、菜子湖、嬉子湖筹集大小船只1052条、船工2981人,分别由11军31师、33师和12军接管。菜子湖、白兔湖和白荡湖一时成为二野、三野水军教练广场。枞川大地人欢马叫,斗志昂扬。

  在军事部署上,二野三兵团在幕旗山麓设重炮阵地,山腰设置指挥台,山顶设置瞭望所,每一门炮都把目标指向江南国民党军防御阵地。江心铜板洲与玉板洲夹口,架通军用浮桥,排炮阵地设在玉板洲南部芦苇丛中,控制太子矶上下江面。

  4月21日,江堤上5台高音大喇叭向江南敌军阵地滚动播放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桐庐县全境20余万解放军指战员和船工、支前民兵,热血沸腾,斗志昂扬,从各个湖泊港汊登上渡江船只,驶进四个起渡点。当日上午,天高云淡,水波不兴;午后偏北风微动,正是扬帆南渡的好风向。天时、地利、人和俱备。下午5时,全线强大炮火同时开始射击。炮弹犹如狂风骤雨,一起倾泻到南岸敌军阵地。但见火光冲天,黑烟滚滚,敌军只得龟缩于地堡中,盲目开炮还击。下午6时,各起渡点千帆竞发,直逼南岸。三兵团第11军的渡江突击营从铁板洲起渡点,仅用时十五分钟,就登上南岸,占领阵地,腾空升起了两颗绿色信号弹。接着,下枞阳码头等渡江点互传捷报:胜利登陆,国民党军鸟散兔逃。 2天后,驻枞阳镇的解放军全部渡过长江。

  4月24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主席撰写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稿,报道了渡江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国民党军队布设的防御阵地、横渡长江、胜利进军的态势。通篇不到600字,读来气势磅礴,激动人心。

  在解放枞阳镇的战斗中,许多解放军战士壮烈牺牲,当地人民群众将战士的遗体就地安葬。枞阳县在原址修建了渡江烈士墓,后迁至幕旗山西麓,新建了一座高大的革命烈士纪念碑,每年清明节,全县社会各届都组织开展祭奠、瞻仰活动,让英烈事迹和革命精神代代传承。方千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王章志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