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的岩前村一穷二白,没有主导产业,是个实实在在的‘穷山村’、‘空壳村’。”枞阳县白梅乡岩前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胡德祥说。
岩前村位于枞阳县偏远山区,交通条件差,2014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96户、人口662人,至2018年期间,该村一度被挂上“软弱涣散村”的称号。
但是,这一尴尬局面在2019年被扭转。当时,胡德祥通过换届选举开始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为了彻底改变岩前村“穷山村”的现状,他同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一起理清思路,谋划出路。为此,他带领村干部深入开展调研,多次外出考察,多次召开座谈会,并动员全村90余名党员献计献策。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讨与摸索,胡德祥找到了制约岩前村经济发展的症结所在,一是交通落后,二是没有产业。岩前村山场、林业资源丰富,但有地无人种,有林无人用,他认为村里可以发挥生态优势,走“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从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2019年,村里开始发展特色种植和休闲旅游等特色产业,那一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7万元。2020年,村里开始流转农户的自留山,发包给能人大户发展特色种养业。2021年,通过发包5000余亩村集体山场,变资产为资金。在帮扶单位工商银行枞阳县支行的帮扶下,村里又在景区道路两旁设立了广告牌,每年能增加3万元广告收入。今年,岩前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达到90多万元。
山场发包过后,致富能人开始发展绿茶、油茶等种植产业,村里也建起了菊花种植基地和西瓜种植基地,当地村民也纷纷走进基地务工。村民吴银兰是七家山白洼茶园的采茶工人,在当地政府和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她家于2019年底顺利脱贫,每年茶季她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
岩前村坐落在风景绮丽的白云岩脚下,这里曾是古桐城八景之一,流传着“白云青鸟”的传说。2020年,村里利用建设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的契机,开展村级道路和公共设施建设,实现了组组通、户户通。紧接着,村里又修建了两个大型停车场,两座公共厕所,安装了120盏路灯,兴建了一个村级文化广场。路通了,灯亮了,景美了,客来了。这两年,旅游业在岩前村悄然兴起,来村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多,农家乐及民宿客栈也日益增多,既促进了消费,又吸纳了周边村民就业增收。
时至7月,天气炎热,在白云岩景区,一批游客正在山间纳凉,他们的欢笑声如同荡着秋千,在山谷间来回摇摆。胡德祥介绍说,这里有民宿客栈,有果园采摘基地,有亲子游主题休闲乐园,有拓展训练的户外营地,满足了游客们餐饮住宿、农事体验、休闲娱乐、亲子研学等多元化的旅游需求。乡愁是吸引城市客群下乡的根本,岩前村通过打造高颜值、高品质、高体验的乡村,让游客们在这里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这几年,村里的变化太大了!”望着游客的胡德祥忍不住感慨道。从2019年到2021年,胡德祥和村支两委在带领广大群众创造幸福生活的进程中不懈奋斗,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使得曾经的“穷山村”蝶变为“幸福村”,村民的日子越来越红火,乡风越来越和谐。(文/黄媛媛,图/汪华君)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王章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