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枞阳 >正文

浮山中学的红色密码

时间:2022-08-04 08:56:41

  参加拍摄六集铜陵党史纪录片《江南解放第一城》,浮山中学光荣的革命史——尤其是大革命时期鲜为人知的红色密码让我感到深深的震撼和荣耀!

  在枞阳县浮山中学校史展览馆一进门的正面墙上,赫然悬挂着一幅夺目的三人合影黑白照——黑白色仍显出人物光彩熠熠!照片上周恩来总理在左,邓颖超居中,孙维世紧紧依偎在邓的身旁,脑袋靠在邓的肩头,整个画面透射出阵阵温馨与亲密。照片下面竟然有一行周总理语录:“浮山中学不同于一般的学校,它是该地区革命活动的中心。”这一下深深吸引了我,一向喜欢党史尤其是地方革命史的我,即刻萦绕于胸的是周恩来总理与浮山中学有什么关系?周总理为什么对浮山中学有如此高的评价?语出何时何地?何人录之传之?浮山中学又真当得起如此高的评价吗?

  原《浮山中学志》(1924—2021)和《枞阳县志》主编,83岁的疏获先生,精神矍烁地跟我们谈起了浮山中学革命史,谈起了大革命失败前后,一大批中国共产党人在浮山公学(1946年后有高中班级才称浮山中学)的革命活动。他如数家珍似的说起在编写《浮山中学志》时,接触到的一批老革命的珍闻逸事。十分精准地告诉我们:周恩来总理谈浮山中学是在1968年5月初,在京西宾馆因为接见浮中校友,20军副军长朱铁谷(今铜陵市郊区陈瑶湖镇人,19世纪20年代末在浮山中学从事革命地下活动)时,谈到当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大别山外围桐城等地革命活动情况,对浮山中学所下的卓越论断。

  以前,我私下里以为周总理是受在浮山中学当过教员,后参加革命,成为我党杰出的“将军外交家”、共和国文化部部长黄镇的影响。得知消息源自朱铁谷将军时,我又专门请教了浮山中学以前的学生、跟朱铁谷将军有过数次接触、市地方志老主任周大钧先生。80多岁的周老笑呵呵地告诉我:朱铁谷将军说周总理讲这话一点不假,可你得弄清楚周总理跟浮山中学一些人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哦!

  1922年秋,桐城东乡老枞阳的一批爱国青年——房师亮、史逸、章伯钧、史尚宽等踏上了去德国留学深造之路,在法国邮轮“安琪儿”号上,他们巧遇了也去欧洲留学,寻求救国道路的朱德、孙炳文两人,一颗共同的救国之心把他们紧紧联系到了一起。经过颠簸辗转,他们来到了德国中部小城哥廷根,由于朱德出国前已任云南陆军宪兵司令部司令官,云南省警务处处长兼省会警察厅长,“护国名将”,声望极佳,加上他天生的感召力凝聚力,自然而然形成了一个以朱德为核心的留德哥廷根学生团体。1922年,周恩来、张申府也从法国来到了德国,周恩来、张申府这时已是中共党员,且是旅欧支部的负责同志,很快就介绍要求加入中共的朱德和孙炳文为中共党员(1922年10月)。1923年,朱德、孙炳文也介绍房师亮、史逸等加入了党组织。因而房师亮、史逸等成了今铜陵市第一批中共党员。周恩来、朱德、孙炳文、房师亮、史逸等留学回国后,党组织派遣他们到各地从事革命活动,1925年周恩来、孙炳文又会聚黄埔军校。周恩来在黄埔任政治部主任时,孙炳文则是政治教官(由国民革命军政治部秘书后升任总政治部秘书长)。两人是同志、战友,年过40的孙炳文还是亲密的老大哥。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蒋介石反动派在上海逮捕了孙炳文并很快在龙华将其秘密杀害。

  早在1924年,房师亮的父亲——安徽省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房秩伍在桐城东乡浮山创办了浮山图书馆,后又紧跟着创办了浮山图书馆附属小学以及浮山公学(初中班)。房秩伍是浮山公学的第一任董事长。1927年春夏之交,倾向共产党的房秩伍听说儿子房师亮留德同窗好友被捕,赶紧派儿子及亲友前往上海活动营救。无奈营救失败,上海一片白色恐怖,房氏父子悄悄将孙炳文烈士的妻子任锐及三子一女接到浮山公学。任锐是中共党员,跟朱德是亲戚。任锐在浮山图书馆任馆员并兼授小学部的常识课,1929年一家五口才被护送到上海,1938年辗转来到延安,其女儿(老四、长女)孙维世在西安时被周恩来夫妇收为养女,后被派往苏联学戏剧。1949年毛泽东主席访苏时,曾一度作为翻译,回国后成为新中国著名的戏剧导演。正是这些联系,周恩来虽然没有来过浮山中学,但通过与浮山走出去的众多革命者的接触,对浮山中学有了相当深刻的了解。但如果我们仅仅这样理解周总理对浮山中学是“当时该地区革命活动中心”的论断,显然是太肤浅并大大曲解了,而且也辱没了浮山中学大革命前后巨大的红色能量与价值、贡献与牺牲!

  大革命前期,浮山图书馆及附小的创立,不仅在浮山周围传播了新思想、新文化,而且吸引了一大批求学上进的青少年和许多寻求救国的知识分子集聚到了这里。

  受浮山公学革命风潮的启迪与影响,不少人从这儿转身投入了大革命的洪流,并逐渐成长为坚强的共产党人。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国民党反动派相继背叛革命,“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浮山公学因背倚浮山,洞窟丛生,寺庙众多,前临一望无垠的白荡湖,交通闭塞,僻壤乡里,国民党反动派一时还难以只手遮天,严密防控。于是一大批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进步人士迅速逃匿隐蔽于此。如房秩伍的好友——安徽省国民党左派人士光明甫、朱蕴山、史恕卿、周新民等。一时国民党舆论惊呼浮山公学已成了国民党安徽省党部的驻地。与此同时,上海、武汉、安庆、芜湖等城市里暴露身份的共产党员也纷纷投奔隐藏到浮山公学。如安徽省临委负责人柯庆施、王步文,北伐军独立工兵团政治指导员房师亮、孙炳文烈士夫人任锐、怀宁县委负责人葛宗文,以及从武汉潜回家乡的地下中共党员疏冠中、章逐民、陈雪吾、胡芳远等,他们依托浮山公学为掩护,积极开展地下斗争。1928年1月底,章逐民、陈雪吾等在今枞阳县横埠镇育才村创建了中共桐东直属支部——这是今铜陵市第一个中共党组织。当年2月党支部派党员吴克正、陈雪吾到浮山公学分别以教员、学生的身份为掩护,秘密建立党团组织。在周新民的全力支持帮助下,3月即建立了浮山党小组,4月就在浮山公学后面的浮山金谷岩洞中召开了党团支部成立大会,吴克正当选为党团书记,党团员共有二十多人。这是今铜陵市第二个中共党组织。夏秋时节,与浮山公学仅一溪之隔的石溪乡,疏冠中在石溪又创建了石溪特别党支部。11月,中共桐城区委成立,章逐明任区委书记,浮山公学的周新民、吴克正、郑曰仁、陈雪吾三教员一学生都当选为区委委员(区委共9人),陈雪吾还当选为副书记。

  1928年夏秋,黄镇被房秋伍聘请到浮山公学任教,黄镇受浮山公学一班共产党人的思想熏陶,很快走上了救国救民,为共产主义献身的道路。其弟弟黄彬在浮山公学就读也受其影响,走上了跟着共产党永远干革命的道路。

  1929年10月,以浮山公学为基地,成立了中共浮山区委,下辖3个支部,党员已达22人。陈雪吾因桐城县委书记章逐明病重,成为县委负责人,吴克正也升任县委委员。其间,王步文化名朱华(中共安徽省第一任书记)以中央巡视员身份在浮山先后居留5个月,于桐城、庐江一带指导建党和开展农运工作,曾利用浮山岩洞,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了一大批农运骨干。浮山公学师生在党的领导下,参与了校内外一系列皖江地区革命活动。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浮山公学从事革命爱国活动的仁人志士,为新中国的诞生献出宝贵生命的多达百余人。从这儿走向共和国省部级以上领导岗位的也多达几十人。如朱蕴山曾任全国五届人大副委员长、周新民建国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黄镇曾任文化部长等等,尤为了不得的是庚续红色血脉,在科教兴国方面,浮山中学竟走出了五位共和国院士——慈云桂、汪旭光、陆大道、王福生、曹建国。

  透过历史的烟云,剥除尘封的记忆,随着研究的深入,无数事实还将一再证明浮山中学是大革命时代“不同一般的中学,是当时该地区革命活动的中心”。吴 笛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王章志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