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省工会系统劳动模范胡浩
“要是没有胡主任,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说这话的人叫汤泽霞,她口中的“胡主任”正是枞阳县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主任胡浩。
汤泽霞是枞阳县白柳镇梵盛服饰的职工。几年前,她的大女儿和二女儿相继考上大学,欣喜之余,共计近万元的学费和生活费更让她发愁。她的丈夫身患残疾,多年来,一家人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月收入仅1300元的汤泽霞的身上。
胡浩了解到情况之后,主动联系了汤泽霞,指导她申报“金秋助学”困难职工帮扶政策,很快帮她解决了4800元的“金秋助学”资金。救助过后,胡浩还时常与汤泽霞保持联系,询问她的近况,并努力帮她争取相关政策。之后,根据政策要求,胡浩又给予汤泽霞生活救助4500元。
“现在党的政策真好,对于我们职工群体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工会组织真是我们职工的‘娘家人’。”汤泽霞激动地说。
“汤泽霞”的故事就此落笔,但胡浩的帮扶之路远不止于此。近五年来,胡浩共参与帮扶困难职工1344户,其中生活帮扶救助807户,助学帮扶救助345户,医疗帮扶救助192户,使用央、省帮扶资金500.25万元。
胡浩从2005年开始担任枞阳县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主任,多年来,他始终立足工作岗位实际,任劳任怨,重点关注生活困难、助学困难、医疗困难等三大类人群,通过以困难职工帮扶、职业介绍、职业培训、法律援助等方式,帮助各类困难职工一边解困、一边脱困,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从根本上解决了困难职工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难题。
枞阳县汤沟镇居民唐义武,2003年从百货公司下岗后,靠着生活津贴开了个小店,勉强能对付一家三口的生计。
天有不测风云,2014年9月份,唐义武的儿子唐成琪被查出患有严重的血液病,需要长期住院治疗,前后共花费200多万。
妻子成腊梅是个农民,孩子生病需要照顾,唐义武只觉自己的世界充满黑暗,生活的重担让他感到窒息,但是儿子坚强乐观的精神感染了他,患病期间仍坚持学习,唐义武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给儿子治好病。
了解到唐义武的情况后,胡浩就带着工作人员来到唐义武的家中,给他送来了4000元的生活救助金。
2017年,唐成琪考上了安徽财贸学院。此后的每年春节,胡浩都会打电话给唐义武询问他相关情况,主动找他谈心,还代表帮扶中心送去6000元的医疗救助金。5年来,县总工会共给予唐义武救助帮扶资金4.14万元。
2020年,唐成琪大学毕业之后,病情也逐渐进入稳定期,可以独立工作和生活,成腊梅已不需要全天候照顾孩子。胡浩了解情况后,便帮她联系了家政培训班,让她参加专业的家政培训,掌握一技之长。在胡浩的帮助和成腊梅的努力之下,成腊梅成功地实现了再就业。
“不能坐等别人找上门来,要学会去一线、去基层,去厂矿车间、田间地头主动发现困难职工,及时给予他们帮助。”胡浩常常教育身边的年轻人,要探索新的工作方式,取得新的工作成效。为此,他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推出“四个一线工作法”,做到政策宣传到一线、帮困送达到一线、矛盾发现在一线、困难化解在一线,着重通过召开交流会等方式发现企业内的困难职工,并通过与民政、医疗、关工委等部门联动,通过倒查等方式,主动发现因病、因残、因灾、因学、缺社会实践、缺技术、缺劳力、缺资金、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和其它等因素致贫的人群。
谁言日向暮,桑榆犹启晨。如今,已近退休年龄的胡浩在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岗位已干了近20年,但他始终对困难职工帮扶充满激情、保持热情,像一头永不疲倦的“老黄牛”一样,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将帮扶工作一直走下去、走到底,让更多人享受到政策、享受到福利,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2021年,胡浩被评为“安徽省工会系统劳动模范”。(黄媛媛)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蒋骁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