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6日,在藕山镇桃花村的枞阳县金江特种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稻虾综合种养基地里,负责人方爱春正在组织收割机对300亩糯稻进行收割。“昨天就已经开始收割了,两天时间能全部收割完。”田埂上,手拄拐杖的方爱春告诉笔者。
据方爱春介绍,每年9月至12月是收稻的时间,现在正在收割的糯稻,加上之前已经收割完的粳稻,合作社今年在稻米这一块的产量能达500吨,收入200万元。稻子收割结束后,方爱春就要着手小龙虾养殖上水育苗的事宜,到次年3月至6月,就可以销售小龙虾了,年产量200吨,产值在300万元左右。随后,他又要开始忙着种植水稻,循环往复,年复一年。
方爱春在3岁时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导致右腿残疾。初中毕业后,迫于生活压力,他来到父亲的渡船上卖票。有一天,站在船头的方爱春看着悠悠江水,只觉落寞,那一瞬间他萌生了改变自己、改变人生的想法。
2010年初,方爱春承包了藕山镇桃花村50多亩荒田,搞起了水产养殖。第一年试水“亏”字当头,但他没有泄气,而是把失败当作经验积累。之后,他改变单纯养殖为综合养殖,仔细钻研泥鳅、沙塘鳢、稻虾综合种养等一系列养殖技术,同时尝试苗种培育,终于顺利扭亏为盈。
作为一名残疾人,方爱春的创业成功案例很有说服力和带动力。2012年6月,他注册成立枞阳县金江特种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12人,带动当地贫困群众和残疾人26人就业。合作社集农产品生产、加工、交易以及农业技术研发和农事休闲体验为一体,现有种养面积1280亩,主导产业为稻虾共作。2019年6月,合作社生产的“皖金江”牌龙虾和大米,在“第三届中国国际现代渔业暨渔业科技博览会”和“首届中国国际智慧渔业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自2019年起,该合作社连续三年承担枞阳县特色产业扶贫六大“万千工程”之一的稻渔综合种养,带动周边五个村9762户增收,辐射带动全县近7万亩稻渔种养业发展,同时也成为全市职业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实践实训的重要场所。就在刚刚过去的11月份,方爱春的合作社被省农业科技教育中心认定为“省级农民田间学校”,且是铜陵市目前唯一一家,并将成为全省“十四五”期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践实训基地。
前不久,由安徽省供销集团、中共枞阳县委、枞阳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安徽供销农批杯”枞阳县首届乡村振兴杰出新农人决赛落下帷幕,方爱春在比赛中荣获“杰出农业产业带头人”。谈到感受,方爱春说:“作为一名新农人,在接下来的乡村振兴征程中,我将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服务社会、回报社会,努力把特色农产品做成生态绿色的‘良心产品’,努力做大做强现有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带动更多的农民群众致富。”方爱春拄着拐杖站在田埂上,目光坚定。(黄媛媛)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王章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