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以“提档、深通、联网”为重点,实施县乡公路升级改造、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20户以上自然村(组)通硬化路以及联网路。2022年,全县实施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20.244公里,其中县乡道升级改造工程16.49公里,建制村通双车道工程1.025公里,自然村通硬化路和联网路2.729公里。枞阳县交通运输局负责辖区内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的监督管理工作,制定相关政策、制度,对各乡镇上报的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建设计划进行复核,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和资金使用进行行业管理。各乡镇人民政府作为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的项目法人,负责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和资金使用情况实行全面管理。县乡公路升级改造原则上按照三级及以上公路技术标准建设;建制村双车道公路改造原则上路面宽度不低于6米;通20户以上自然村的硬化路原则上采用四级公路建设标准,路基宽度不低于5.5米,路面宽度不低于4.5米(特殊区域特殊路段不低于3.5米)。
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运营。到2022年底,基本建立“统筹督导、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乡村尽责”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机制,形成财政投入职责明确、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格局。农村公路治理能力明显提高,农村公路通行条件和路域环境明显改善,建制村通公交总体比例进一步提升,交通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全市农村公路列养率100%,养护工程比例不低于5%,中等及以上农村公路占比不低于85%,乡镇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率保持100%,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交的总体比例达到90%。
县人民政府是本辖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运营工作的责任主体,负责筹集和管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监督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运营工作;认真落实县、乡、村三级路长制,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机制,按照“有路必养、养必到位”的要求,加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投入力度;建立农村客运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防止建制村通客车“通返不通”,进一步加大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建设力度。
具体有:1.继续巩固深化农村公路“县、乡、村”三级路长制。2.全面推行乡村道路专管员制度。3.巩固拓展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成果,建立健全农村客运可持续发展财政补贴机制,有效化解“通返不通”风险;通过城市公共交通线路逐步向乡镇和建制村延伸等方式,提高建制村通公交的比例,增强供给能力,提升服务品质。4.加快推进城乡货运物流一体化建设,继续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体系,提升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和服务效率。
总之,“四好农村路”建设是一项关系交通事业持续发展、关系党和政府形象、关系群众利益的长远大计,做好这项工作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王章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