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枞阳 >正文

劳模工作室“领唱”劳动之歌

时间:2022-07-04 15:25:53

  枞阳在线消息  从一个人到一个团队,朱桂玲劳模创新工作室以点带面,把一个人的能量转换成一群人的能量,实现从技术到对职业热爱的传承,凸显“1+1群”放大效应。

  朱桂玲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5年10月,2016年4月通过铜陵市总工会验收并授牌。工作室以安徽省劳动模范、枞阳县供电公司变电运检中心负责人——朱桂玲的名字命名,旨在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鼓励和引导职工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同时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技术骨干,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成立至今,不仅攻克了一项项技术难题,也为企业创新人才打造了成长通道。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之初,就将公司管理部室和生产一线人员集中在一起,围绕工作中重点、难点问题创新课题,通过不断研讨、论证,成立相应攻坚团队,形成具体的解决方案,产生了一大批创新成果。同时充分发挥传、帮、带优势,大力开展“师带徒”活动,让青年员工多进行实际操作,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班组成员的操作技能,培育员工的创新意识,促进青年员工快速成长成才。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为了能使我尽早适应工作岗位,师傅经常带我到现场实地考察学习、现场讲解、实地操作,将自己的工作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员工倪超对朱桂玲充满了崇敬与感激。

  员工刘张在进公司之初,公司就让他加入劳模创新工作室,朱桂玲言传身教、悉心指导,将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方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并启发他要洞察技法本质,领悟变革、创新之道,为他的茁壮成长发挥了“传帮带”作用。“老一辈电力人的无私奉献、勤劳勇敢的精神,给我们枞阳电力事业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我也将会把所学知识与经验毫无保留地以实际行动传授给年轻一代。”朱桂玲说。

  在朱桂玲和其他工作室成员的帮助下,刘张目前已完成6项发明专利的申报,管理创新成果《基于县级供电企业各层级协同的安全督察管理》获省企协管理创新二等奖,群创项目《一种智能感知型保护用接地线》获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职工技术创新三等奖。“在创新工作中,劳模工匠在提升职业素养、技术能力和创新创优中给我们起了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培养了吃苦耐劳、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以后我仍将继续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和业务知识,积极参与技术创新活动,开拓视野。”刘张告诉记者。

  2021年,朱桂玲及工作室成员主创的“一种防钓鱼告警装置”和“一种变电站检修用围栏”获得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防钓鱼触电社会责任根植项目获得省公司二等奖,在成果推广应用中,为进一步压降防钓鱼触电风险,带领技术团队,研制出了一种防钓鱼用报警装置,成功制止高压线下钓鱼、工程施工等潜在安全隐患55起,努力践行了“生命至上”理念,保障了社会稳定。

  为充分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作用,县供电公司形成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组织、劳模挂帅的工作格局。为劳模创新工作室提供了固定场所,完善了硬件设施配置,2021年公司投入资金15万元用于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展创新研究。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将创新成果与年度绩效挂钩,激发了员工的创新能力。

  一名劳模带领一个团队,一个团队辐射一个集体,一个集体凝聚一种精神。经过多年发展,创新团队也不断拓展,由创建之初的8人增长到现在的20人,涵盖了公司调控、输变配电各专业人才。在劳动模范、高技能人才的带领下,劳模创新工作室充分发挥人才聚合优势,成功解决了一批科研生产技术难题和发展瓶颈问题,更为企业培养了一批知识型、创新型骨干人才,对推动提升职工队伍素质、推进企业技术创新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几年,劳模创新工作室获得省部级成果3项,省公司级成果11项,各类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16项,工作室成员在各类省级刊物发表技术论文80余篇。(周若扬)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周若扬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