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在枞阳县全体组工干部中引发强烈反响。总书记指出,从党的十八大开始,我们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全县组工干部一致认为,取得这些成就,归根结底是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乡村振兴必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全县组工干部纷纷表示,将围绕乡村干部队伍能力提升、农村基层组织质量提标、乡土人才带富提能、信用村建设拓面提质、村企联盟赋能提效、村级集体经济升级提档,着力实施“六大行动”,以实际成效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锻造头雁方阵,激发干事创业“内生动力”。分4个批次组织全县214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赴江阴进行挂职学习培训。组织符合条件的村干部参加大专以上学历教育。县镇两级分别举办“两为”大讲堂,对村(社区)“两委”成员开展分类培训,帮助他们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文化层次,掌握创业技能。组织190个行政村的党组织书记开展乡村振兴“擂台比武”,选树“担当作为好支书”。加强选派干部教育管理,分17个片区组织乡村振兴工作队“互比互看”,切实提高其履职能力。
建强支部堡垒,筑牢乡村振兴“组织基础”。深入剖析本年度10个软弱涣散村产生的根源和症结,形成“一村一策”整顿方案,建立问题、任务、责任、标准“四个清单”,采取1名县级领导班子成员联系、1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保、1名第一书记驻村、1个县级以上机关单位结对的“四合一”措施进行集中整顿,限期解决问题。在村级班子中开展“干事创业好班子”培育活动,着力打造一批“双强五有”型党组织(党建强、发展强、班子有合力、干部有能力、党员有活力、经济有实力、发展有潜力)。
搭建发展平台,做强人才集聚“智力支撑”。让专项配套资金、政策“走在前”,加大投入力度;借助“本地+外地”融媒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开辟绿色通道,加大招引力度。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引导各类急需紧缺人才尤其是与乡村振兴相适配的专业型人才向枞阳涌流。与此同时,注重乡土人才的培养,县委组织部本年度将与县农业农村局、人社局等部门密切配合,确保提高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的“双技”培训班,年内不少于举办10期,培育农村致富能手、农业职业经理人、乡村旅游和电商领域的乡土人才不少于1000人。
发力全面推广,助推党建引领“信用生金”。把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作为引领乡风文明、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优化乡村治理的有效举措,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正向激励机制,加快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在全面总结推广浮山镇党建引领信用村试点经验基础上,确保今年年底前实现190个行政村党建引领信用村工作全覆盖,2023年争取在全县打造10个信用好、产业强、治理优的党建“信用圈”,带动建设60个左右信用示范村。
聚焦党建融合,形成村企联建“治理体系”。根据产业、地域等实际,组织动员全县范围内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经济实力较强的企业与行政村进行联系结对,确保在年内实现每个行政村都有1到2个意向结对企业,年底初步形成党建引领村企联建的基本格局。推动村企发展联合党委(党建联盟)扩面增效,指导每个村企联合党委至少谋划确定1个牵动性经济发展项目,采取股份合作、产销对接、订单生产等方式开展联营共建。
壮大集体经济,激活乡村共富“动力引擎”。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保障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重要物质基础。会同县财政局、农业农村局对今年实施的36个“三个一批”项目进行逐一调研指导,分析破解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确保实施的项目能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推动全县8个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下村清零,力争50万元以上强村占比达30%以上。(孙婕)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王章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