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泥泞小道变康庄大道,破房危房变新宅小院,空壳村变网红村……走进今天的枞阳乡村,十年来枞阳县脱贫攻坚取得的丰硕成果,如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处处引人注目、流连忘返。
枞阳作为革命老区县,由于枞阳贫困原因的特殊性,1985年被确定为省重点贫困县,1994年被列为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重点县。尽管2012年退出贫困县序列,但仍是全省非贫困县中脱贫攻坚任务最艰巨的县之一。
自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枞阳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一切为了脱贫攻坚,满足脱贫攻坚一切需要”推进决战,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决定性成就。在底子薄、贫困程度深的基础上,经过10年持续攻坚,累计减贫3.8万户11.5万人,实现6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由13.5%降为零。
10年来,枞阳县造血能力显著增强。落实产业扶贫政策,出台《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方案》,立足村级区位、资源优势,因地制宜、“一村一品”,采取“三个一批”,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38个空壳村全部消除,65个贫困村村均集体收入达17.9万元,50万元以上的经济强村达到19个。精准落实产业、就业、金融等各项扶贫政策,5032家主体带动46178贫困户次,建成就业扶贫驿站64家、就业扶贫基地54家、扶贫车间18家,贫困劳动者稳定就业率在90%以上;建成光伏电站43.55MW,位居全省非贫困县第一;累计投放扶贫小额信贷6.83亿元。
10年来,枞阳县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以绣花功夫,及时解决影响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各类问题,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发扬“钉钉子”精神,围绕“3+1”(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保障突出问题,集中力量歼灭战。10年来,直接投入“三保障一安全”资金超过25亿元。
10年来,枞阳县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十三五”时期,实施扶贫项目2869个,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8.7亿元,实现了城乡供水、公交、环卫和医养结合“四个一体化”,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2016年以来,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超过1亿元。截至2020年底,全县光纤到村和无线网络覆盖双双达到100%。10年来,枞阳县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累计投资7.24亿元,结束了长沙、铁铜江心洲单电源供电的历史。
10年来,枞阳县治理能力显著增强。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基层组织得到加强。对贫困村采取“3+2”方式帮扶,选派1名党员县干联系、1名乡镇党员科干担任党建指导员、1名选派帮扶干部担任第一书记,落实1-2个包村单位、1个驻村工作队。在2020年的疫情防控和抗洪救灾中,各驻村扶贫工作队成为突出队、战斗队,发挥了先锋模范和骨干作用,增强了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枞阳县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征程中,我县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永葆“赶考”精神,继续不断总结运用脱贫攻坚的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全面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推动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文化建设、人才队伍等有效衔接,大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奋力书写现代化美好枞阳崭新篇章。(黄媛媛)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王章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