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党的十八大以来,枞阳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12年至2021年,全县累计安排民生领域相关支出161.68亿元,其中县级配套资金24.45亿元,惠及全县(近)80万群众。十年间,枞阳县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累计出列65个贫困村,减贫3.8万户11.5万人。近五年来,省民意调查群众满意度保持在87%左右,2021年更是达91.34%,创历史新高,位居全省前列。
2022年,我县全面贯彻省委、市委“一改两为五做到”工作部署和任务要求,扎实高效推进10项暖民心行动,真正让群众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得到实惠。截至9月底,10项暖民心行动已全部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一项项民生工程竣工、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持续为民生“加码”、让幸福“加速”。
就业“饭碗”端牢有保障
金社镇枫冲村的铜陵奥顿服装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一排排缝纫机“哒哒哒”地运转着,多条生产线同步运行,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整个车间一派繁忙景象。经过专业技术培训,龙口村村民王艳丽的缝纫技术越来越熟练。从在外务工到回乡就业,王艳丽的“饭碗”在家门口端得更舒心。“工资不比以前少,还能照顾家。”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百姓饭碗。枞阳县始终坚持把稳就业保就业摆在首位,出台多轮次政策措施,从岗位开发、供需对接、技能培训、就业援助等多方面综合施策,努力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2012年以来,一组组数据如同一串串美丽的音符,奏出了促就业工作的华美乐章。
技能培训遍地开花。全县累计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补贴性培训3.19万人次,发放补贴资金1659.5元。
创业扶持带动就业。全县开发2600个公益性岗位,开发2197个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岗位,安排了1179人参加见习,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7446万元,带动就业0.5万人。
十年来,全县城镇新增就业5103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1733元增加到21333元,全县就业形势整体稳定向好。
增加就业是直接有效的脱贫方式。我县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四业二岗一培”枞阳就业扶贫“421模式”,在全省推广,其中一批先进做法入选全国精准扶贫典型案例,有力确保脱贫质量和成色。
织密民生兜底保障网
社会救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在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许中,我县一项项惠民政策相继出台,织密筑牢了民生兜底保障网。
金社镇长溪村的吴东国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足。吴东国患有严重糖尿病,2021年11月经过民主评议被评为特困人员。作为重点工作对象,长溪村党委书记汪爱梅对老人的情况了熟于心,“老人肢体残疾,行动不便,在金社镇养老院集中供养,现在每月还有679元的补助。”
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实现了救助工作的精准化;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特困人员供养制度、医疗救助制度;探索实施新增困难群体救助工作……
十年来,我县社会保障政策体系逐步完善,覆盖人群不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从54万人增加到60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额从290元跃升到930元,财政补贴由240元提高到580元。养老金、医保补助、低保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逐年提高。
全县共有各类养老机构16家,养老床位1362张,保障全县121298名60岁以上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各式各样的老年食堂和老年健康设施加速普及。集中、分散供养孤儿生活保障标准连年提高。
一系列温暖人心的举措,不断织密民生兜底保障网,让更多群众共享发展红利。
补齐“急难愁盼”短板
群众的期许处就是行动的落脚点,瞄准基础设施、医疗、教育、文化、卫生等重点民生领域,枞阳着力补齐短板,增进民生福祉,凸显全面小康成色。
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民生重要抓手。五年来,全县完成交通投资100亿元,是“十二五”的15倍;公路总里程达到3585.5公里,是“十二五”末1.2倍;江北港铁路专用线开工建设,枞阳即将迎来铁路时代;长江渡口渡船行人免费通行。完成水利投资37亿元,是“十二五”的5.3倍,治理加固河湖堤防68.4公里。完成电力投资9.6亿元,是“十二五”的3.6倍;新改建110千伏以上变电站5座,建改35千伏线路142公里。
健康是人民幸福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中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与枞阳县人民医院结成医疗联合体,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有序实施;医疗卫生机构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医疗机构床位数分别是“十二五”末1.3倍、1.6倍、1.7倍。
教育连着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个家庭的未来。五年来,投入资金3.85亿元,是“十二五”的1.2倍,使全县城乡中小学生享受义务教育阶段经费保障和免费提供教科书;发放各类困难学生资助金1.77亿元;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建设扎实推进,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通过评估验收。安心托幼是我省今年实施的十项暖民心行动之一,我县新增托位505个,托育机构18家,总托位数705个。
五年来,文化、卫生事业投入分别是“十二五”的1.1倍、1.3倍。我县投入4772万元支持文化惠民工程,免费开放1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科技馆和16个乡镇文化站,免费或低收费开放1个公共体育场馆,完成190个村农村应急广播建设和“送戏进万村”演出190场,努力提供便利可及的公共文化服务。今年以来,我县扎实推进“15分钟阅读圈”建设民生实事,深化“书香枞阳”全民阅读工作。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成功创建。
近五年来,我县聚焦“三保障一安全”中的薄弱环节,从最急需最紧迫的问题入手,实施扶贫项目2869个,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8.7亿元,实现了城乡供水、公交、环卫和医养结合“四个一体化”
───强力攻坚农村自来水并网改造,实现城乡同饮一江水、同质同网同服务;
───全省首推城乡公交一体化PPP项目,让群众出行更加便捷;
───全面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以全域保洁促全域清洁,宜居品质日益彰显;
───全力推进城乡医养结合一体化,集中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社会养老等养老服务并行发展。
直击“急难愁盼”,提升“底线”刻度,补齐短板,群众的幸福感不断充盈。
普通人生活变化,折射出社会进步的影子。如今,更多的民生红利已渐次释放,更美的民生画卷正徐徐铺展。枞阳,正以厚积薄发的姿态阔步向前,以民生为底色,书写美好生活的时代答卷。(陈施)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王章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