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县实施“传育立行”教育工程五年工作综述
2017年11月7日,枞阳县根据市里统一部署,成立“传育立行”教育工程领导小组,并印发出台教育工程方案。11月16日,枞阳县举行了盛大的启动仪式,省市县领导莅临参加,安徽电视台任良韵应邀主持,20家省市级媒体竞相报道,网络播放量超过50万,为高标准、高规格、高质量开展工作掀开了序幕。五年来,枞阳县因地制宜、奋勇前行,不断增强活动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搭建“三大平台”,持续拓宽工作载体
打造“百姓宣讲”平台。组织领导干部、先进典型、百姓宣讲员等,深入村镇、社区、校园,以“让家训家风走进百姓心中”为主题,借助“道德讲堂”等平台,广泛开展家训家风宣讲活动。全县设家风家训宣讲员245人,其中学生宣讲员66人,共组织开展宣讲教育活动3000多场次,全县66所学校(以中学、中心学校为单位),五年来共有师生近15万人次参与“传育立行”宣讲活动。
打造“百姓说唱”平台。将家训家风的传播弘扬,与枞阳大鼓书、民歌、戏曲、小品、歌舞等地方文化形式结合起来,结合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文艺下基层巡演、送戏下乡等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在文明创建进社区、送文化下乡、民俗活动和节庆活动中表演。五年组织专场文艺演出1500多场次,创排大型黄梅戏《家风》;创作了歌颂“中国好人”、全国“最美退役军人”胡晨事迹情景剧和歌曲《大爱无疆铸军魂》;钱桥吴福东创作大鼓书《好家风代代传》,在枞阳、钱桥、浮山等镇演出。
打造“公益活动”平台。充分发挥公益性文化协会、爱心协会等公益性社会组织和协会团体的作用,打造“传育立行”教育工程“微公益”平台,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公益讲座、公益文艺展演等活动300多场,借力公益更好地传播弘扬好家训好家风。高质量组建理论宣讲、农业农村、文化艺术、法律政策、卫生健康等15支新时代文明实践专业志愿服务分队开展各具特色的“传育立行”志愿服务活动,尤其是“中国好人胡晨专业志愿服务队”发挥了头雁效应,培育了“关爱孤儿,助力成才”志愿服务项目,收揽了安徽省月评十佳志愿服务项目先进典型、安徽省第六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等荣誉。
建强“四进阵地”,持续激活工作动能
组织开展家训家风进机关工作。将弘扬优良家训家风与文明单位创建、“党日”活动有机结合,在全县各级机关组织开展“育家风·强作风”主题实践等活动,通过专家授课、集中学习、座谈研讨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从身边典型、名人事迹等入手,讲述、感悟家训家风的意义、当代价值。结合《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的学习贯彻,引导党员干部廉洁齐家,传承好家训、弘扬好家风,发挥在家庭建设营造和美家庭氛围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召开县直机关表彰大会,每年对评选出的20个先进党组织、82名优秀共产党员和24名优秀党务工作者进行表彰;组织县直200多个党组织、3000余名党员开展专题警示教育。
组织开展家训家风进学校工作。将弘扬家训家风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发挥各级关工委和“五老”队伍的作用,将家训家风教育纳入德育课程,通过家训家风展示展览、故事分享、演讲比赛、主题班会等活动让更多学生了解并主动参与传承家训家风。陆续开展“缅怀祭奠革命先烈”“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传育立行优秀童谣评选”“传承好家风,做新时代好学生”“传育立行进校园,校训家风伴成长”“小孝星和美德少年评选”等主题活动3500多场。2021年城关小学吴芷婧当选“安徽省新时代好少年”。
组织开展家训家风进企业工作。将弘扬家训家风与企业文化建设、职业道德建设、职工之家建设有机结合,在全县各企业组织开展文明企业创建、书香企业创建、管理创新示范企业创建、幸福企业建设、员工家训征集评选讨论等活动1300多场。积极开展相关家训家风书目的学习研讨活动,采取集中学习研讨、邀请专家授课、举办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引导广大员工发掘传承家训家风,恪守企业规章制度。在窗口行业和民营企业征集并挖掘提炼管理者、劳动模范、铜都工匠及优秀职工的家训家风和治家格言。每年收集10-20名劳模的先进事迹、感人故事,编撰成书进行宣传;分别在连湖工业园、横埠工业园等地举办劳模先进事迹宣讲会180多场。
深入开展家训家风进村(社区)工作。将弘扬家训家风与文明创建、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利用基层综合文化活动中心等阵地,邀请专家学者给村(社区)居民作专题报告143场;收集整理农村优良家训家风及背后的故事,甄选在农村有良好影响的家训家风,在农民文化乐园、农村“文化墙”进行展示,组织村民围绕家训家风主题开展民间讨论或互动600多场次。先后推选谢桃思家庭为“全国最美抗疫家庭”,左秋生家庭为“全国文明家庭”,周小霞家庭为“全国五好家庭”。枞阳镇新华社区获“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推荐全国文明岗2个,全国妇联系统先进集体1个。省级文明岗2个。创评省级“美丽庭院示范户”2户,寻找市级“最美家庭”8户,省级“最美家庭”3户,推荐省级“五好家庭”1户,市级妇女儿童工作先进个人2名,先进集体3个。省级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工作先进个人2名。表彰县级县“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美丽庭院”“绿色家庭”“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示范户”,寻找“最美家庭”等示范典型300余户(人)。五年成功当选“中国好人” 5人,“安徽好人” 10人,“铜陵好人” 53人,慰问了各级好人270余人次。开展了枞阳县“向上向善好青年”评选,共选出爱岗敬业、创新创业、崇义友善、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等五类好青年100余名。
塑造“五大品牌”,持续汇聚工作力量
实施系统整理工程。深入挖掘整理我县历史文化名人先进模范人物的家训家风及故居、祠堂、牌坊、族谱等,并编印成书。结合“讲好家风故事建设美丽家园”主题宣讲活动,对征集到的好家风好家训好家教故事进行提炼归纳,针对不同的家庭整理出不同的家训家风要求。编撰了《枞阳历史名人家风故事》《枞阳英模人物家风故事》《枞阳家风故事好人事迹选编》《枞阳县家训家风读本》《枞阳英烈传》等。
实施培育践行工程。将实施“传育立行”教育工程纳入精神文明创建的整体部署之中,培养一支宣讲队伍,与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机结合,动员广大干部群众议一议家训、说一说家风,融入日常的行为规范,进一步提升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质量。开展家训家风“挂厅堂、进礼堂、记心堂”活动,引导干部群众通过撰写、悬挂、诵读家训,制作家训家风传家宝,在活动中受到感染与熏陶。开展“培育好家风--我们在节日里行动”活动,把优秀家规家训内容融入写春联、观灯会、赶庙会、挂灯笼、贴年画等民俗文化活动中,让群众在欢度节日的同时接受家训家风熏陶,使好家训好家风融入百姓寻常生活。春节期间累计发放“家风”书籍(春联)20000多册(付),“家风”文艺表演400多场,通过“三下乡”活动推进“传育立行”进村入户。借助“三下乡”活动弘扬孝道文化,通过发放孝道文化丛书《以孝齐家》《枞阳家风故事好人事迹选编》等书籍,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文化传统,教育年轻人尊敬、关爱、赡养老人。
实施传播推介工程。开展“优良家训家风媒体行”等活动,组织县内外新闻工作者采写先进典型的家风故事和感人情节,在铜陵日报·枞阳新闻周刊、枞阳广播电视台、枞阳在线网站等县级主要媒体和《枞阳杂志》、《枞阳文艺》刊物上设立“传育立行”教育工程专题专栏,综合运用报纸、电视杂志和客户端、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全面宣传报道和展示。五年来,共播发“传育立行”专题报道900多篇(条),在市级以上媒体播发370多篇(条),其中枞阳县汤沟镇先进村新郎刘西兵和新娘罗玲平“骑自行车迎亲”婚礼的新闻先后在人民网、新华网等国家级媒体上刊登。组织全县文艺工作者创作相关文艺作品(文学、书画、摄影、雕刻等)2000多篇(件),有250多篇(件)在市级以上媒体发表(展出)。《枞阳文艺》长年开设“此藏轩”文史专栏,宣传枞阳历史名人的家训家风。多形式推出“中国好人”“安徽好人”宣传专辑。县委党校推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育良好的家风家教》教学专题。
实施硬件建设工程。在枞阳县好人馆中配套建设了家训家风展示区,独立展陈。在城区和农村建设了家风一条街、家风主题公园和文化广场。在乡镇和村(社区)各类文化场所设置家训家风宣传栏300多处,五年在全县范围内制作了家风标语或广告牌4000多条(块)。积极支持民间人士筹建了枞阳家谱馆。
实施展示展览工程。开展“好家训好家风宣传展示周”、“家训家风上墙”等活动200多场,充分利用枞阳好人馆家训家风展示区以及专题公园和广场、社区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农民文化乐园、农村“文化墙”以及墙门楼道、长廊立柱、宣传橱窗等各类场所,宣传展示好家训好家风。 (蒋骁飞)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蒋骁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