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6日,在枞阳县官埠桥镇官山村仙羽舌白茶种植基地,漫山遍野的茶树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基地负责人王士专透露,茶园将于3月中下旬开园采摘,预计今年能收获茶叶2万斤。
巍巍青山,蕴玉藏金。把荒山荒坡变成“金山银山”,变资源禀赋为发展优势,使“茶叶”成为“茶业”,官埠桥镇一直在探索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
近年来,官埠桥镇利用白茶产业优势,全力打造白茶品牌,不断提升白茶品质,大力推进茶旅融合发展,着力打造茶旅特色重镇。经过多年发展,该镇形成了以官山村、官桥村为白茶种植核心示范区,辐射带动全镇形成了7000亩白茶基地。

未来,官埠桥镇将持续走好茶旅融合之路。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小英介绍,预计到“十四五”末,官埠桥镇白茶种植面积将扩建到20000亩以上。在大力发展白茶产业的同时,该镇还将结合岱冲湖旅游开发项目,在镇域内形成旅游闭环,促成“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互融”的发展格局,推动官埠桥镇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上展现茶产业新的更大作为。
走进山脚下的村庄,乡村美景似画卷一般在眼前徐徐展开,这里是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点——官山村柿板中心村。中心村内亮点纷呈,最吸睛的莫过于村文化广场中央的巨型茶壶雕塑。该雕塑上为茶壶,下为茶碗,外形上呈现“以茶迎客”的姿态,为中心村一大特色景点。
官山因茶而闻名,是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这里拥有枞阳最大的白茶基地。正因如此,当地将茶文化特色贯穿于中心村建设始终,精心绘制了茶文化墙,展示了从采茶、晒茶、晾茶到摇茶、炒茶、包揉、烘茶、品茶的全过程,充分体现官山茶香茶色。
枞阳中学创办人张燕卿的故居坐落于此,如今,他的后人张雨林还住在这里,这些年村庄的变化在他眼里,更反映在他的日常生活中。“以前这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现在路宽了、水清了、环境美了,每天还能散步健身,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
乡村要振兴,道路得畅通。在官埠桥镇天天高速公路项目途经场地,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现场测绘。天天高速公路,是安徽省高速公路网规划的北沿江高速公路,在枞阳县境内长48.244公里,总投资约73.9亿元,沿途经过横埠、金社、项铺、会宫、官埠桥、雨坛等6个乡镇和县经开区。该项目在官埠桥镇境内长9.623公里,内有枞阳北互通、大路山隧道、岱冲湖大桥等控制性工程。项目需征地1100余亩,拆迁房屋180余户,设安置点6处,目前土地分解到户已基本结束,房屋拆迁测绘登记175户。
沐浴着党的二十大春风,广大农民对美好家园和美好生活的期盼正在变成现实。王小英介绍,为推动官埠桥镇实现更快发展和蓬勃振兴,一系列实的举措在路上。2023年,官埠桥镇将坚持落实“一把手”招商,围绕农副产品深加工和生态农业,谋划、筛选、推出一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通过定位招商、党建招商、专班招商,着力引进一批产业层次高、带动致富能力强、适宜本地发展的项目及其配套企业入驻。继续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大行动,深入推进“四送一服”,积极帮助企业协调优惠政策兑现落实,对现有重点企业、项目做好跟踪服务。推行党建引领,以“党建+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倾力打造连片万亩以上规模香榧种植,促进农业产业兴旺。启动镇区建设,对镇区内主干道进行优化升级,实施主镇区道路“白改黑”,谋划布局街镇生活、农业生产、自然生态空间,做到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管理先进,切实使小城镇成为全镇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击鼓催征稳驭舟,奋楫扬帆启新程。王小英表示,新的一年,官埠桥镇将以县委县政府“新春第一会”要求为指引,以起步就是冲刺的姿态,开局就是决战的心态,围绕“党建立镇、工业强镇、农业稳镇、茶旅兴镇”的发展定位,奋力推动官埠桥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枞阳贡献官埠桥镇力量。(文/黄媛媛图/汪华君)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王章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