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句诗写得十分自信狂放,透露了李白内心怀才不遇又渴望入世的积极态度!”这是枞阳县会宫中学语文教师汪荣东的课堂,课堂上的他,眼里只有学生,他会充分享受课堂,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沉思。
汪荣东,中共党员,高级教师,一位热爱生活、醉心育人的教育工作者。平日里的他潜心研究教材教法,广采他山之石,认真钻研教材、课程标准,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课堂上的他,善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努力营造轻松、活泼、上进的学习氛围。“作为老师,汪老师他不仅关心我们学生们的成绩,而且注重我们精神世界的培养,比如说我们最近在学习的《论语十二章》,汪老师让我们注意从克己复礼、宽恕他人、文质彬彬等方面理解课文,希望我们能够从中有所收获,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培养文化底蕴。”学生刘池阳这样评价自己的老师。
“我们的青春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这是汪荣东在谈到职业情怀时的最大感受。从教20余年来,汪荣东深爱脚下这三尺讲台和每一个学生,在教书育人的路上孜孜不倦、砥砺前行,用自己的勤奋与智慧,去点亮农村孩子们的心灯,永远做学生前进道路上的点灯人。
而在教学工作中,汪荣东不仅是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更是一名模范班主任。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汪荣东勤跟班、勤进班,与学生多沟通交流,让爱心在严格管理中渗透,让学生在严慈相济中健康成长。“我的班主任是一位善于与学生交流,关心爱护学生的老师,他会了解班级每位同学的家庭情况,在他了解到我家里情况不是很好的时候,他也是主动动员并帮助我申请国家助学金,希望我能够专心学习,没有什么后顾之忧。同时,我的班主任也是一位教学有方,懂得教书艺术的人,其实我的物理成绩并不是太好,但他还是选择了我作为班级的物理课代表,希望以此来提高我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了不辜负他殷切的期望,通过不懈努力,我的成绩也终于有所提高。”学生刘佳悦真诚地说道。
除了语文教师、班主任之外,汪荣东在教学工作中还有着第三种身份——语文教研组组长。教研组是学校组织教学和科研的基层组织,教研组长是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的领头雁,是学科教学研讨活动的组织者,在学校学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多年来,汪荣东通过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系列活动助推组内教师快速成长,语文教研组在他的带动下,扬正气,树正风,通过创造性的“教”和“研”,成为相互协作、锐意进取、朝气蓬勃的优秀团队。“在我的印象里,汪老师他是对待自己本职工作非常认真负责、责任心极强的一个人,另外,他在教学教研这一块的钻研和韧劲尤其让我佩服,我想如果我们每个教师都能够秉着这样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工作,我们就一定能在教育教学这条路上行稳而致远。”会宫中学语文老师汪海云说道。
命运不会辜负每一个用力奔跑的人。职业生涯中,汪荣东用一言一行诠释着“身正为师,德高为范”的教育格言,所带班级曾多次荣获县市级“优秀班集体”。汪荣东个人先后被评为枞阳县首届“名班主任”、“枞阳县教体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他所撰写的教学论文多次在省市县获奖,指导学生参加的世界华人征文大赛,获全国三等奖。
尽管成绩骄人,但汪荣东始终保持着谦逊的态度和清醒的头脑。会宫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吴其豹在谈到这位教师时认真地说,“汪老师是我校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优秀的班主任,优秀的教研组长,他是会中精神的传播者、守护者、践行者,我们希望他和全体会中人一道踔厉奋发、砥砺前行,共创会宫中学美好的明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做好老师、大先生,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在汪荣东看来,要成为教育家、大先生,需要具备深厚的学术功底,精湛的教学艺术,坚定的教育信仰,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善于学习、不断进取的能力。“教育是爱的艺术,勤修仁爱之心是教师站稳讲台、躬耕教育事业、培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我和我的同事一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用心、用情、用力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托举起学生的成才梦想,培养更多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汪荣东如是说。(黄媛媛)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王章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