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消息 “走,找小张去评评理……”
“小张”名叫张亮,2019年到枞阳县司法局汤沟司法所工作,先后担任汤沟司法所司法助理员、汤沟司法所副所长,也是一名人民调解员。
“一开始群众找上门求助的时候,看我比较年轻都会抱有一丝怀疑的态度。”26岁开始从事人民调解工作,张亮在群众眼里不过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他深知“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做好基层人民调解工作,首先要练就自身过硬本领。为此,张亮下了苦功夫。
因为经验少,又找不到入手的方法,张亮特意找了“外援”,他跟着司法所有多年调解经验的前辈们学习怎么做好调解工作。
“张亮同志工作非常认真,又很好学,以吃苦耐劳、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赢得了所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汤沟司法所所长吴辉看着张亮,眼里满满都是欣赏和骄傲。
一场场调解下来,张亮似乎摸到了调解工作的门槛。“当事人的情况与诉求千变万化,没有固定模式,但只要我接手了案件,一定会追踪到底,坚持调解的公平公正,拿出法律依据,讲道理摆事实,总能有效果。”
按照“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说”“出去能办事”的标准要求,张亮不断锤炼自身的办事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善于把理论联系到实际工作中去,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效融入人民调解工作中。
“调解工作不仅要有相关的知识,更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张亮说,自己已经记不清多少次在节假日和深夜为了调解工作奔波在路上,身体和精神都很疲惫,但每次看到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听到双方的一声“谢谢”,那一瞬间又觉得付出都是值得的。
5年来,张亮秉承群众事情无小事的宗旨,用心把关乎群众利益的事时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对所接手的纠纷案件均能耐心细致、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寻求合法合理、公平公正的解决方案,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案例劝说他人,以“公正”影响他人,争取当事人的理解和认可,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达到调解的目的,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
2023年1月19日,汤沟镇30名农民工兄弟因为被拖欠工资向汤沟镇党委、政府求助,镇领导指派汤沟司法所以及镇综治办妥善处理。接到任务后,张亮与镇综治办第一时间了解案件细节,梳理了被欠薪的农民工人员名单以及欠薪金额。
原来,这30名农民工兄弟是跟着工头钱某在汤沟镇某医院干活的建筑工人。2022年该医院已将工程进度款支付给工头钱某了,工头钱某却没有及时支付工人工资,于是有了农民工集体讨薪。
调解过程中,张亮从法、情、理三方面向双方当事人宣讲法律,做思想工作,耐心疏导双方情绪。欠薪的钱某承认拖欠工资的事实,但没有能力按时一次性结清。张亮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直接与建设单位医院协商,希望医院预付部分进度款先将工人工资支付,后期再从钱某的进度款中扣除。
经过多次协商,仅仅用了一天,30名农民工兄弟便顺利地拿到了自己的血汗钱。此次涉及农民工工资系列案件得到顺利化解,不仅省去了诉讼的繁琐程序,缩短了矛盾化解时间,为当事人提供了高效率、低成本的纠纷解决方式,切实维护了社会公平与正义。
如今31岁的张亮,参与调处重大疑难纠纷50余件,主持纠纷事项听证会30余起,为村居调委会提供法律意见、制作调解文书150余份。他已经从群众眼里的年轻大学生,成为了值得信任的“小张”。
“调解工作需要公平公正,还要有热心、耐心和真心。今后我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为群众排忧解难,妥善解决群众的‘心头事’。履践致远,不负韶华。”张亮说。(周素雅)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陈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