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消息 初夏时节,位于枞阳县浮山镇浮渡村百合种植基地的“七彩百合”次第绽放,缤纷多彩、芳香四溢的百合花吸引周边游客前来打卡,或是三两好友,或是一家三口,漫步百合花田,赏花、拍花、识花,乐享美好夏日。
近年来,浮渡村因地制宜,利用“合作社+农户”“农业+旅游”等模式,打造以花卉种植、观赏、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链,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带动乡村旅游。
据浮渡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胡月明介绍,本地很早以前就有种植百合的历史,只不过那时候因缺乏技术指导并未试验成功。为了助力乡村经济的发展,2022年,浮渡村决定再次探索百合种植的新模式,在做好充分的调研工作以后,该村于当年9月正式开启了第一批40亩百合苗的下地种植工作。
为了保证百合的品质,浮渡村特地邀请安农大的农学教授和本镇农技站的农业专家,共同为基地发展“把脉问诊”、担纲承梁。在他们专业的技术指导下,百合长势良好,去年5月首次迎来百合花开,同年10月迎来收获,经过一个秋季的劳作,共采收新鲜百合2.1万斤,其中售卖新鲜百合近600斤,洗粉2000余斤,预留1.8万斤进行育种。
夏天赏花、秋天卖果,还能将果实加工成百合粉进行售卖,使农民们的口袋“富起来”。“为了实现产业生产加工一体化,浮渡村利用村里闲置资产改建了百合加工厂,通过积极延长百合产业链,提升百合产业附加值,千方百计增加村集体经济和当地群众收入。”胡月明说。
为了最大化兴村富民,合作社通过基地种植,积累经验及时向农户提供百合种植技术。如此一来,乡亲们不仅有了土地流转的租金,还可以到基地务工赚取劳务费,学习百合种植技术,自己在家发展种植。村里会集中收购农户产品,和基地的产品一起统一加工、销售。60多岁的鲍松林是本地村民,现在在百合基地做长期管护工作,“我主要就是负责管理这个百合种植基地,日常工作有除草、施肥、拦网等,事情也都简单,每年也能拿到8000多元的收入。”目前,该村通过百合基地建设,带动70名农户增加收入,同时帮助不能外出务工的人员解决家门口就业问题。
谈到未来发展,胡月明表示,“这个项目目前以种植为主,下一步我们还打算扩种,同时以‘度假民宿+特色餐饮+团建活动+农耕体验’为核心要点,将百合基地与休闲观光旅游产业进行融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让村子越来越美,村民越来越富。”(黄媛媛)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陈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