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消息 乡村要实现全面振兴,必须培育更多“新农人”。农业发展的主体是农民,农民的整体素质高,农业高质量发展就有了人力保障。枞阳县作为安徽省粮食生产“十强县”,近年来始终致力于培育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
在枞阳县,我们见到了一位年轻的“新农人”代表——吴双雄。年仅24岁的他,已经是枞阳县双雄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负责着1500亩土地的农作物种植。在专访中,吴双雄分享了他的农业创业之路。
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吴双雄说:“我出生于农村,自小伴着泥土长大。小时候,看着父母在田间辛勤劳作,我深知农民的不易。特别是2008年冬天,大雪导致家中稻谷倒伏,看着父亲凝重的神色,我那时就想着,要是能用机械代替人工干活就好了。”
这个梦想,在吴双雄上初中时得以实现。当时,家中购置了一台手扶拖拉机,吴双雄对这台“铁牛”一见钟情,从此对农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初中毕业后,吴双雄毅然决定回家种地,并驾驶农机。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机,他甚至在农机机修厂当起了学徒,一年时间便学成归来。
在父亲的全力支持下,吴双雄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农业公司,并流转了土地用于水稻小麦等农作物种植。他深知,要想种好粮,光靠机械设备也不行,于是他又开始跟着父亲从头学起,并积极报名参加各种农业技术培训。如今,吴双雄已经将自己从一名单纯的农机手锻炼成了一名全面能手,他的种植规模也扩大到了1500亩,年产值达到200余万元。
“强农确实得靠机械、靠科技。”吴双雄感慨道。他的公司配备了4台拖拉机、2台收割机、3台插秧机、2台植保无人机等现代化农业设备,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吴双雄只是枞阳县高素质农民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枞阳县共培育出3562名高素质农民,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其中,有全国人大代表、“新农人”余青青,她致力于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有“大国农匠”全国淡水虾蟹养殖能手方爱春,他凭借精湛的技术和辛勤的努力,成为了淡水虾蟹养殖领域的佼佼者;还有省劳动模范、农业农村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突出贡献农民施祥龙,他在疫情期间坚守岗位,为保障农业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2024年,枞阳县继续加大高素质农民的培育力度,计划培育300人。这一举措吸引了众多有志于农业发展的农民积极参与,其中不乏像吴双雄这样的佼佼者。他们怀揣着对农业的热爱和梦想,扎根乡村,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乡村振兴故事。吴双雄表示:“农业发展、乡村振兴需要更多青年。想到自己便是这千千万万中的一员,一股自豪感和使命感便油然而生。我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枞阳县高素质农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乡村一定会越来越美好。”(周三喜)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蒋骁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