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寄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六尺巷承载着中国古人的历史智慧,要弘扬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互礼让、以和为贵,解决好民生问题,化解好社会矛盾,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为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质效,县委主要负责同志领办了“推深做实‘先让礼让工作法’——打造枞阳基层治理样板”的基层治理项目,着力将“先让礼让”让德文化融入城乡基层治理,推动“先让礼让工作法”在城乡基层治理实践中“百花齐放”,加快构建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新格局。本网站近期陆续推出一批基层治理典型案例,今天刊出第11篇,供学习借鉴。
一张“小卡片” 群众好办事
群众有难事,对着卡片里的电话就能找到管事儿的人。 2月21日,记者汤沟镇农庄村见到了这张”小卡片”:正面写着“有事找书记 便民服务卡”,背面印有七位村干部的分工、联系村组和手机号码。
“结合村情民意,我们推行‘有事找书记’工作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织严织密网格管理体系,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推动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目标。”农庄村党委书记钱马用介绍,群众满意是“有事找书记”工作机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去年9月,该村党支部委员肖零接到了远在江苏省常州市务工村民陈家好的电话。原来,陈家好独居的爷爷电话一直无人接听。放下电话后,肖零迅速赶到老人家中查看情况,发现老人因身体不适卧床。肖零赶忙将老人送往医院治疗,化解了一场危机。
村民钱红卫同样是便民服务卡的受益者。由于患有残疾,他对因成绩不佳、产生了厌学情绪的女儿束手无策。无奈之下,他拨通了村党委书记钱马用的电话。钱马用了解情况后,积极做孩子和家长工作,并在征得孩子同意后,帮助其转入了一所管理较为严格的寄宿制学校,还向学校申请减免了相关费用。
记者获悉,农庄村共印发了500张便民服务卡。村里还建立服务帮办微信群,健全村网格员制度,通过召开协商议事会、巡查走访等方式,全方位收集群众问题。
“服务卡就像一座桥梁,紧密连接着村干部与群众的心,让沟通联系越来越紧密,基层工作也越做越好。”钱马用表示,将持续深化“有事找书记”工作机制,让群众的合理诉求都能得到高效回应。刘洋 路璐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蒋骁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