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枞阳 >正文

时间:2025-03-20 14:22:01

  栏目寄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六尺巷承载着中国古人的历史智慧,要弘扬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互礼让、以和为贵,解决好民生问题,化解好社会矛盾,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为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质效,县委主要负责同志领办了“推深做实‘先让礼让工作法’——打造枞阳基层治理样板”的基层治理项目,着力将“先让礼让”让德文化融入城乡基层治理,推动“先让礼让工作法”在城乡基层治理实践中“百花齐放”,加快构建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新格局。本网站近期陆续推出一批基层治理典型案例,今天刊出第13篇,供学习借鉴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征迁矛盾怎么解决?老百姓诉求如何满足?基层治理怎样实现与民共治?乡村振兴路上这些绕不开的问题,枞阳县金社镇秀山村以党建为纽带,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用“绣花功夫”织就基层善治网络。

  “红色先锋”领跑治理难题攻坚

  自2021年开始,天天高速、乌金渡大桥、X029拓宽等6个重点项目落地,秀山村960余户,征迁就要涉及700多户,工作面临巨大压力。

  2023年6月,天天高速建设拉开帷幕,征迁工作伊始,村民持观望态度的多,征迁进程一度陷入困境。然而,勤俭组的党员、老村干部杨贤才,尽管身体抱恙,却心系征迁工作和村庄的未来发展。他主动给村党总支书记吴义香打去电话:“从我家里开始吧,为了咱们村的经济发展……”他的这一行动,深深触动了村民们的心弦,众多家庭纷纷响应,21户陆续签约,确保了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工作中,难免遇到不理解不配合的村民,村党员干部总能把政策讲透,感情也沟通到位。64岁的陶某某在外地务工,开始对征迁工作心存抵触。但村干部们毫不气馁,数十次踏上前往她务工之地的路途,用真情和耐心与她沟通交流,历经艰辛,最终用真诚和耐心赢得了她的理解和支持,成功化解了征迁僵局。

  “微治理”带来民生温暖

  秀山村的基层治理,细致入微,温暖人心。朱冲组陶某家坐落在朱冲山半山腰中,因特殊原因未接通自来水,去年干旱少雨时,用水成了困扰他的一大难题。村干部甘亚玲得知这一情况后,二话不说,驱车前往自来水公司协助办理开户手续,及时为陶某家接通了自来水。周北组的残疾村民吴某某,独自生活,面临着诸多不便。分片村干部胡孔桂将其视为自己的牵挂,经常探望慰问,帮忙取快递、购买生活物资等已成为他日常工作中的“分内之事”,让吴某某的生活充满了温暖与关爱。

  “治理+”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基层治理不仅要解决问题,还得助力发展。秀山村创新“治理+就业”模式,通过“网格摸排—技能分析—岗位对接”。春节前夕,县经济开发区的英莱特、得壹能源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急需增招工人。秀山村的村干部们迅速行动,上门摸排村民就业情况,并与企业紧密对接,短短时间内便帮助6位村民成功入职企业。毕业于黄山学院的吴某玲,为了照顾父亲和弟弟,选择在本地发展,但在某公司工作时遭遇了职业瓶颈。村党总支书记吴义香不仅耐心倾听她的困扰,还积极奔走,多方联系,最终帮助她找到了一个更适合的工作岗位,让她重新燃起了对职业生涯的信心。

  此外,村党总支还搭建“村民议事厅”,让村民参与到村庄治理的决策过程中,2024年开了42次议事会,公示了52项事情,群众满意度达到了98.7%,增强了村民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激发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村党总支书记吴义香站在村部门口,指着天天高速施工现场说:“基层治理就像架桥,党建是‘桥墩’,民心是‘桥面’,都得扎实,只有两者紧密结合,才能构建起坚实的乡村振兴之桥。”如今,秀山村靠着党建引领、大家一起治理,正在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长江之滨 枞社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蒋骁飞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