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姑桑朗杰走进枞阳县图书馆民族文化交流活动中心。当馆长王朱介绍他是当天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下简称“铸牢”)宣讲老师时,86名小学生不约而同起立、鞠躬,高呼:“扎西德勒!”
1996年出生的姑桑朗杰系藏族人,是枞阳县委统战部聘任的“铸牢”宣讲员。这些学生是县图书馆、县委统战部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暑期公益托管班招收的学员。该班旨在解决双职工与困难家庭子女暑期看护难问题,免费为学生提供作业、优秀传统文化等辅导。
此前,姑桑朗杰曾为枞阳县30余名干部上过一次“铸牢”宣讲课,反响很好。“能不能在托管班开班第一课为孩子们上一堂‘藏汉同心’‘铸牢’宣讲课?”当县委统战部负责同志征求他意见时,他满口答应,并花了一周时间精心打磨宣讲课件。
当课件PPT打开,蔚蓝天空、洁白云朵倏忽呈现眼前,孩子们个个伸着头看向大屏幕,不时发出赞叹声,高喊“我也要去西藏”。姑桑朗杰进行简单自我介绍后,开始围绕民俗节庆、西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发生的变化、如何做民族团结进步的小使者等主题授课。
“同学们请看这张照片,这是我们藏族在雪顿节时表演的藏戏,请问藏戏服饰和哪种戏剧服饰比较像?”姑桑朗杰抛出问题。学生们争先恐后举手回答,有答黄梅戏的、越剧的、昆曲的,他摇摇头。这时,旗山小学404班的陆一言举手说:“像京剧的服饰。”姑桑朗杰对其竖起大拇指,微笑点头认可。“无论是藏戏,还是黄梅戏、昆曲等,都是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希望同学们从小学习了解、传承弘扬。”姑桑朗杰顺势引导孩子们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弘扬者。
在讲到西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发生的变化时,姑桑朗杰用一组组图片展示了当地学校、村庄、市政广场的新旧变化。从泥土路到沥青水泥路,从老旧危房到新式家居,从棚屋教室到信息化学堂……“哇!这是一个地方吗?怎么差别这么大?”学生们满眼惊奇。
这时,姑桑朗杰又顺势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知道西藏自治区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变化?”顿时,现场安静下来,有的低头思索,有的低声交流。“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才会有社会主义新西藏。”见状,姑桑朗杰公布了答案,并对学生们深情地说:“看着北斗星走不迷路,跟着共产党走会幸福。大家要从小厚植爱党、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情怀,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谁能说出10个少数民族名称?布达拉宫为谁而建?珠穆朗玛峰高度多少?西藏有哪些一级保护动物?授课期间,姑桑朗杰提出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学生们争先恐后回答出正确答案。
授课结束后,学生们簇拥在姑桑朗杰身边,就自己好奇的问题提问。城关小学201班的吴佑麒问他为什么没有穿藏服。“你们都是汉族同学,我选择穿和你们相同的服饰,是想和你们融为一体,像兄弟姐妹一样相亲相爱。同学们长大后要飞向祖国的四面八方,希望你们和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姑桑朗杰笑着说。
随后,姑桑朗杰还饶有兴致地教会了学生“你好”“谢谢”等几句藏语。在一片祥和热闹的气氛中,同学们再次用藏语向他表示感谢,教室里的欢笑声和鼓掌声久久未歇……
“我们想请你每年在我们托管班的开班第一课进行‘铸牢’宣讲。”临别时,王朱向姑桑朗杰发出了盛情邀请,姑桑朗杰欣然接受。从此,枞阳暑期公益托管班有了藏族老师。
“孩子们的未来是属于蓝天的。我们邀请藏族干部开展宣讲,就是要将‘铸牢’从小植入孩子们的心灵深处,引导他们始终做民族团结进步的使者。”枞阳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侯丽霞表示,今年秋季学校开学第一课,将组织十余名“铸牢”宣讲员赴各学校进行集体宣讲,打造“铸牢”宣讲品牌。(章洋 查莉娜)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周素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