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枞阳县市场监管局根据消费者举报,对辖区一家餐饮小吃店展开突击检查。执法人员发现,该店在外卖平台以“牛肉串”名义销售的产品,实际名称为“华丰特色牛肉味串”,配料标注为“鸭胸肉”。其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关于“禁止生产经营掺假掺杂食品”的规定,属于以假充真违法行为。枞阳县市场监管局依据《安徽省食品安全条例》第八十四条的规定,依法没收了涉案食品并对当事人予以罚款。
该案是枞阳县市场监管局自今年4月启动假劣肉制品全链条排查整治专项行动以来取得初步成效的一个缩影。据了解,此次专项行动注重从生产源头到餐桌、从实体市场到网络空间的全链条管控,重拳整治肉制品以次充好、非法添加、来源不明等突出问题,推动肉制品安全监管升级。
源头管控防起来。枞阳县市场监管局注重肉制品源头管控,着力构建源头防控体系,将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一方面,该局通过督促指导辖区内肉制品生产经营企业严格对照法律法规要求,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建立“一企一档”风险隐患防控清单,并推行“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的动态管理工作机制,目前已有186家肉制品生产经营主体开展了自查工作。另一方面,该局向全县170余家肉制品生产经营主体发放风险提示信、主体责任明白纸、规范经营提醒告诫书,着力提醒警示,并对重点对象开展行政约谈。“这种监管跑在风险前的治理策略,精准提升了生产经营主体的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枞阳县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吴龙胜说。
重点区域管起来。枞阳县市场监管局紧盯夜市摊点、农村集市等重点区域,以科技赋能提升监管质效。该局在重点区域共抽检146批次肉制品,检测结果全部合格,并将抽检结果通过官方渠道实时公示,保障群众知情权。
“此次专项行动还拓展至电商领域,依托省级监管系统完成27项肉制品专项监测任务,查处案件11起,有效遏制了线上销售假冒伪劣肉制品行为。”吴龙胜表示,该局今年还处理了包括肉制品在内的食品安全投诉256件,办结率100%,及时回应了消费者关切。
执法温度暖起来。在执法过程中,枞阳县市场监管局既保持对肉制品严重违法行为零容忍态度,又通过柔性执法优化营商环境。
“切割机清洗不彻底,羊肉竟检出牛肉成分。”铜陵某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对此至今仍心有余悸。今年初,枞阳县市场监管局在抽检中发现该公司生产的羊肉制品含牛源性成分,面对这种情况,该公司负责人心急如焚,担心被处罚。然而,该公司并未收到罚单,迎来的却是市场监管人员的上门帮扶。市场监管人员深入该企业车间排查污染源,最终锁定症结:生产线切割牛肉后未彻底清洁即加工羊肉,致使羊肉受到污染,属于非主观故意行为。鉴于企业首次违法且及时完成设备清洗流程改造,该局只对其下发了责令整改通知,未予罚款。
该公司的情景并非个例。据统计,2025年以来该局已依法对60家肉制品生产经营企业适用首违不罚、轻微免罚措施,共免除罚款220余万元。“这种刚柔并济的治理模式,既维护了市场秩序,又为小微企业留足了生存空间。”吴龙胜说。
监管能力强起来。监管效能的提升离不开专业化队伍建设。今年以来,枞阳县市场监管局累计举办14期市场监管能力素质提升小讲堂,累计培训逾600人次。课程聚焦肉制品领域硼砂、肉类香精等非法添加物的快速筛查,标签标识合规性判定,动物源性成分检测等6类重点内容,实现了对肉制品生产、贮存、流通全链条监管实务的全覆盖。监管实战能力的增强直接反映在案件查办效率上,2025年,该局食品安全案件平均办结周期较上年压缩40%。章洋 吴帆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蒋骁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