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右一 唐国华)
宽阔平整的柏油路穿村而过,两旁树木绿意葱茏,走进枞阳县藕山镇白荡湖村,处处呈现和美乡村的新颜。村民的生活环境日日改善,幸福的日子节节攀升。
这份蝶变的背后,离不开村党委书记唐国华的辛勤付出。2005年,唐国华怀揣报国梦想投身军旅,五年的军营生活将“能吃苦、能奉献、能战斗”的军人品格深深烙印在他心中。退伍后,他在木材加工行业深耕八载,基层冷暖与民生百态尽入心底。
2018年,他选择扎根乡村,从村后备干部做起,多岗锤炼,厚植为民情怀。2024年,他接过白荡湖村党委书记的接力棒,在这片沃野开启乡村振兴崭新篇章。
“军人的底色是忠诚,村书记的职责是担当。”唐国华常把这句话挂嘴边。他将部队锤炼出的过硬作风融入基层治理,以军队标准夯实党建基础,严格落实“三会一课”,领学细悟党的政策,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节节攀升。2024年,白荡湖村获评藕山镇村级班子分类定级I类村。
队伍强,民心聚,发展号角随即吹响。作为枞阳县第三大村,白荡湖村土地广袤却利用率低。唐国华带领村“两委”积极探索“农户+村委会+合作社”模式,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实施“小田变大田”改造。目前全村已流转土地1400亩,发展规模化种植,村民每亩年收租金800至1000元。同时,村“两委”定期邀请农技专家下田指导,确保种植效益最大化。
“每个月都有农技专家来指导,正因为有他们,我这葡萄才越长越好!”枞阳县果源家庭农场负责人钱胜友说道,10个葡萄品种今年卖出60万元。
如今,白荡湖村葡萄藤绿浪翻涌,瓜蒌架金果摇曳,火龙果树列队成阵,交织成一幅丰收田园图。特色产业的发展带动村集体经济稳步增长,2024年村集体收入达93万元,今年预计突破100万元。
“乡村振兴不仅是‘鼓口袋’,更要‘优环境’。”产业兴旺了,集体增收了,唐国华又将目光投向了村民的生活品质。为此,他带领村“两委”班子,将改善人居环境作为又一民生攻坚战。多方筹措资金,组织施工力量,修缮550米道路,新建320米新路基,道路旁都竖起了明亮的路灯,极大改善了村民出行条件。
“书记,厂门口这条路实在太窄,工人们上下班太不方便了,您看能不能帮忙想想办法?”今年3月的一天,安徽省佰祥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陆新兴拨通唐国华的电话。
这家服装企业是村里吸纳就业的重要单位,为几十名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工作的机会。然而,厂房门前路面太窄,工人步行、车辆进出都十分不便,有时还影响到附近住户的日常通行,成了企业和周边群众每天的“头疼事”。
群众的呼声就是行动的号角。挂断电话后,唐国华立即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赶到现场实地勘察,了解具体情况,倾听工人和村民的意见。经过集体研究和迅速协调,目前服装厂后方林地的树木移栽工作正有序进行,不久后,一条宽阔平整的新路将取代曾经的“烦心路”。
白荡湖村户籍人口8000余人,常住人口2700余人,家长里短、大事小情特别多,治理起来曾是件头疼事。可这在唐国华眼里,却像部队里的任务一样,讲究的是个方法。他把全村划成网格,事情列成清单,一有空就往村民家里跑,通过党员联户,谁家有困难、邻里有什么疙瘩,他都清楚。去年到现在,大大小小的矛盾成功化解了三十多起,村民胡芝香由衷感叹:“有唐书记在,我们心里踏实。”
“退伍不褪色,军魂永驻心。”每年征兵季,唐国华都带着村干部走进适龄青年家中,讲政策、算前程,全程跟踪服务,协调解决家庭困难,让优秀青年安心入伍、放心远行。
站在新的起点,唐国华目光坚定。在他的推动下,村里又投资520余万元新建厂房,预计明年2月建成。“我们的目标就是把产业做得更大更强,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他以冲锋的姿态,继续为白荡湖村擘画着繁荣的新蓝图。(周素雅)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周素雅
|